斷魂峽,名不虛傳。
兩側是刀削斧劈般的赭紅色峭壁,高聳入雲,隻在中間留下一道寬僅二十餘丈的狹窄通道。狂風在此被擠壓成淒厲的呼嘯,卷起地上的砂石,打得人臉頰生疼。峽穀蜿蜒數裡,出口處更為狹窄,形如葫蘆口,是一處天生的設伏絕地。
李恪的五百死士,此刻便如同壁虎般,悄無聲息地潛伏在峽穀兩側的岩縫、石洞以及早已勘測好的平台上。他們攜帶著最後僅存的、威力最大的十枚“伏火雷”,以及大量的滾木礌石。弓弩手占據高位,鋒利的箭鏃在昏暗的天光下泛著冷芒。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著峽穀的入口方向,如同等待獵物踏入陷阱的獵人。
李恪趴在一處視野極佳的巨石後,身上覆蓋著與岩石同色的粗布。王德和沈括一左一右伏在他身側。
“王爺,所有伏兵均已就位,‘伏火雷’埋設點也檢查完畢,引線通暢。”王德低聲道,聲音因緊張而略顯沙啞。
沈括則最後一次檢查著身邊幾個特製的、裝有大量鐵釘碎瓷的陶罐,這是他為此次伏擊準備的“驚喜”之一。“風向穩定,有利於火勢蔓延和毒煙……嗯,是迷煙擴散。”他及時改口,但眼中閃爍著技術狂人特有的光芒。
李恪點了點頭,目光沉靜如淵。他就像最有耐心的漁夫,已經撒下了香餌不斷襲擾糧道的舉動),現在,就等著大魚因焦躁和憤怒,不顧一切地咬鉤。
他料定,論欽陵在接連遭受後方騷擾,糧草不繼,軍心浮動的壓力下,絕不可能坐視不理。而要清剿這支神出鬼沒的唐軍,斷魂峽這條通往其活動區域的必經之路,論欽陵大概率會派出一支足夠分量的精銳前來,試圖在此堵截甚至圍殲他們。
而李恪,就是要利用這支前來“圍剿”的吐蕃精銳,給論欽陵再來一次重創!甚至,若能擒殺其大將,將對整個吐蕃大軍的士氣造成毀滅性打擊。
時間在壓抑的等待中緩緩流逝。日頭漸高,又緩緩西斜,峽穀內光影變幻,唯有風聲依舊。
突然,遠處隱隱傳來了沉悶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如同逐漸逼近的雷聲!
“來了!”王德精神一振。
李恪舉起右手,示意所有人噤聲,隱蔽。
片刻之後,一支規模約三千人的吐蕃騎兵,出現在了峽穀入口處。他們甲胄鮮明,旗幟招展,為首一員大將,身形魁梧,手持長柄戰斧,正是論欽陵麾下以勇猛著稱的副將,噶爾·讚聶!
“停!”讚聶舉起戰斧,勒住戰馬,警惕地打量著幽深的峽穀。斷魂峽的險要地勢,讓他本能地感到一絲不安。
“將軍,此處地勢險惡,恐有埋伏。”一名副將上前提醒。
讚聶冷哼一聲:“唐軍小股流寇,隻會像老鼠一樣偷襲糧道,焉敢在此設伏?就算有埋伏,憑我三千勇士,也能將其碾為齏粉!傳令,前軍五百,先行探路!中軍隨後,保持警惕,快速通過!”
命令下達,五百吐蕃前鋒小心翼翼地步入了峽穀。他們手持盾牌,目光不斷掃視著兩側的懸崖峭壁。
峭壁之上,李恪看著下方如同長蛇般緩緩行進的吐蕃軍隊,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他沒有動,他在等,等吐蕃中軍主力完全進入峽穀,等那個最佳的時機。
五百前鋒戰戰兢兢地走到了峽穀中段,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消息傳回,讚聶心中稍安,不再猶豫,一揮戰斧:“全軍加速,通過峽穀!”
三千吐蕃騎兵含前鋒)開始加快速度,馬蹄聲在峽穀中回蕩,顯得格外嘈雜。
就是現在!
當讚聶的中軍大旗完全進入峽穀最狹窄的葫蘆口地段時,李恪猛地揮下了右手!
“放!”
咻——嘭!
一支響箭帶著淒厲的尖嘯,射向天空,猛地炸開一團紅色的煙霧!
這是攻擊的信號!
刹那間,峽穀兩側如同蘇醒的火山!
“轟隆隆!”無數巨大的滾木和礌石被推下懸崖,帶著毀滅一切的氣勢,砸向峽穀中的吐蕃軍隊!
“放箭!”隱藏在石縫、平台上的唐軍弓弩手齊齊現身,密集的箭雨如同飛蝗般傾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