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的平穩,並非停滯。在李恪的意誌下,整個安西都護府如同一張拉滿的弓,弦已緊繃至極致,卻引而不發,默默積蓄著力量。
蘇定方麾下的“疾風營”經過連番獵殺與實戰錘煉,已成為一柄真正的利刃。他們不僅精於小股襲殺,更在李恪的授意下,開始演練一種全新的戰法——以配備“驚雷銃”的精銳為突擊核心,輔以傳統弓弩壓製,利用“震天雷”的恐怖威力撕開敵軍陣型缺口,再由重甲步兵與騎兵完成致命一擊。這種超越時代的步、騎、火器協同戰術,雖尚顯稚嫩,卻已初露猙獰。
格物司內,周鈞與一眾工匠幾乎不眠不休。引信的防潮問題,在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找到了一種以薄油紙混合特定礦物粉末包裹的方法,雖未完全解決,但可靠性已大幅提升。而更令人振奮的是,那件被李恪寄予厚望的遠程投射武器——基於床弩和扭力彈簧原理,能拋射重型“震天雷”至三百步外的“霹靂炮”,終於完成了第一具可堪使用的原型機!雖然笨重、裝填緩慢且準頭欠佳,但當那枚加料的重型“震天雷”在遠處荒丘上炸出一個巨大焦坑時,所有參與研製的工匠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知道,戰爭的模式,將因他們手中的錘與火而徹底改變。
王德的百騎司則如同無形的蛛網,將觸角延伸得更遠。吐蕃因原料短缺和技術困境導致的內部焦躁、各部族對連番失利的不滿、乃至鬆讚乾布日益增長的偏執與暴戾,都化作一道道加密的訊息,跨越千山萬水,彙入庭州都督府的密室。知己知彼,李恪對高原上的風吹草動,幾乎了如指掌。
然而,就在這看似一切向好,安西壁壘日益堅固之際,一道來自長安、蓋著中書門下印信的緊急文書,被快馬送至李恪案頭。
並非嘉獎,也非尋常問詢。而是一道措辭嚴謹,卻帶著不容置疑意味的調令。
“製曰:吳王恪,都督安西,勞苦功高,朕心甚慰。然,皇後鳳體違和,思子心切……特敕吳王恪,交接安西軍政,即刻返京覲見,以慰親心……”
文書的後半,是對蘇定方、王德等人的臨時任命,要求他們暫攝軍政,穩守疆界,不得擅啟邊釁。
書房內,燭火搖曳。李恪拿著這份文書,久久未語。母後身體不適?他心中湧起一絲genuine的擔憂,但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冰冷的了然。這並非簡單的思念,而是長安那無形的波瀾,終於湧到了西陲。他的功績太大,威望太高,手握的力量太強,已然引起了深宮的忌憚與朝堂的不安。這道以“孝”為名的調令,是一道溫柔的枷鎖。
王德與蘇定方侍立在下,麵色凝重。他們同樣看出了這份調令背後的深意。
“王爺……”蘇定方聲音低沉,帶著不甘,“此時召您回京,萬一吐蕃……”
李恪抬手,製止了他後麵的話。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庭州城外無垠的夜空,繁星點點,仿佛與高原上的那雙眼睛遙遙相對。
“聖意已決,不可違逆。”他的聲音平靜無波,“母後身體要緊,本王……也確實該回京一趟了。”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兩位心腹重臣,眼神銳利如初:“蘇定方,王德。”
“末將臣)在!”兩人肅然應聲。
“本王離開後,安西交由你二人暫理。記住,穩守為主,銳氣不可泄,練兵不可停,格物司所需,一應優先保障。吐蕃若來犯,依舊按既定方略,堅決回擊,不必因本王不在而束手束腳!”
“至於那‘霹靂炮’……”李恪頓了頓,“繼續改進,但暫不列裝,待本王回來再說。”
“王爺,那吐蕃若知您離去,恐怕……”王德擔憂道。
“無妨。”李恪嘴角勾起一絲冷峭,“鬆讚乾布不是蠢人,他若知道本王被召回長安,反而會更加疑神疑鬼,不敢輕舉妄動。他會以為這是本王的誘敵之計,或者朝廷另有安排。短時間內,安西反而會更安全。”
他看得透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威懾。他的離去,帶來的未必是危險,反而可能是一種戰略上的迷霧。
“本王不在期間,一切如常。若有重大變故,密奏直達天聽,同時,抄送本王一份。”李恪最後吩咐道,這是他為安西留下的最後一道保險。
三日後,庭州城外,旌旗招展。李恪輕車簡從,即將東歸。蘇定方、王德、趙崇玼、周鈞等文武屬官,以及無數聞訊趕來的軍民,自發聚集在道旁相送。
沒有過多的言語,李恪翻身上馬,對著這片他傾注了無數心血、抵禦了狂瀾衝擊的土地,以及那些信賴、追隨他的將士與百姓,深深看了一眼。
“諸君,守好安西!待本王歸來之日,便是這帝國西陲,永定之時!”
他勒轉馬頭,不再回頭,在一隊精銳騎兵的護衛下,踏上了返回長安的官道。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四方,自然也傳到了邏些。
布達拉宮內,鬆讚乾布聽聞李恪被召回長安,先是愕然,隨即陷入長久的沉默。他揮退了所有人,獨自站在地圖前,手指在李恪離去的方向與庭州之間來回移動。
“回去了?就這麼回去了?”他喃喃自語,眉頭緊鎖,“是真?是假?是朝廷猜忌?還是……李恪新的陰謀?”
他發現自己竟然有些無所適從。那個如同夢魘般壓在他心頭的身影突然離去,帶來的不是輕鬆,反而是更深的疑慮和不安。他不敢賭,不敢確定這是否是一個引他出兵的陷阱。最終,他下達了命令:“暫停一切大規模行動,加強戒備,繼續搜集情報,確認李恪動向!”
高原的餓狼,在獵手暫時離場時,反而變得更加謹慎,逡巡不前。
帝國的狂瀾,因李恪這根砥柱的暫時抽離,似乎平息了許多。安西依舊穩固,西域諸國依舊臣服,吐蕃依舊蟄伏。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平靜隻是表象。長安的波譎雲詭,高原的仇恨野心,安西的積蓄待發,以及李恪那注定不會平凡的歸京之路……這一切,都如同地底奔湧的暗流,等待著下一次噴薄而出的時機。
星火已燃,狂瀾將息,卻遠未終結。第三卷的故事,在這離彆與未知的餘韻中,緩緩落下了帷幕。而更大的風暴,已在第四卷的扉頁之後,悄然醞釀。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