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有個叫靠山屯的小村子,背靠老黑山,前臨柳條河,是個打獵采藥的好去處。屯子裡的人,十有八九都指著這座山吃飯。老一輩人說,這老黑山裡住著保家仙,多是狐黃白柳灰之屬,護佑一方水土。屯裡人每逢進山,必先焚香禱告,得了仙家允許才敢動土。
卻說屯子裡有個叫張三的獵戶,三十出頭,生得虎背熊腰,槍法如神,是屯裡數一數二的好手。這張三彆的都好,就是性子倔,不大信這些神神叨叨的事。彆人進山燒香,他偏說那是糊弄鬼的;彆人不敢去的老林子,他扛著槍就闖,還常笑話那些敬山神的人膽小兒。
這年秋天,張三上山打圍,追一頭受傷的野豬,直追到老黑山深處的無人之境。那地方樹木參天,遮天蔽日,地上落葉積了有半人深,透著一股子陰氣。張三正追著,忽見前麵草叢中有什麼東西閃閃發光。撥開一看,竟是個古舊的銅匣子,上麵刻著些看不懂的符文。
張三心下好奇,也顧不得追野豬了,撿起匣子掂了掂,沉甸甸的。他心想:“保不齊是前朝哪個貴人藏的寶貝,這下可發財了。”當下便要打開來看。可那匣子嚴絲合縫,竟找不到開口處。張三掄起槍托就砸,砸了十幾下,匣子“哢”一聲裂開條縫。
匣中既無金銀,也無珠寶,隻盛著些黑黢黢的粉末,異香撲鼻。張三大失所望,罵道:“哪個缺德帶冒煙的,弄這勞什子糊弄人!”說罷一腳踢去,將那匣子踢飛老遠,裡頭的黑粉撒了一地。
當夜張三回到家中,倒頭便睡。睡到半夜,忽覺脖頸奇癢,伸手去撓,這一摸不打緊,嚇得他魂飛魄散——他脖頸兩側,不知何時又生出兩個肉瘤來,摸上去熱乎乎、軟塌塌的。
張三驚坐而起,點亮油燈對鏡一照,隻見那兩個肉瘤已有拳頭大小,形貌猙獰,隱隱竟有五官輪廓。他這一驚非同小可,連夜就去拍屯裡李郎中的門。
李郎中行醫多年,見了這般情形,也嚇得手直哆嗦。把脈看了半晌,搖頭道:“你這症候古怪,不似病,倒像是...像是中了什麼邪術。”說罷也不敢開方,隻叫張三快去求屯裡的香頭王婆瞧瞧。
王婆是屯裡侍奉保家仙的香頭,能通靈問事。她一見張三,便皺眉道:“你小子是不是在山裡衝撞了什麼?”張三支支吾吾,隻得把砸匣子的事說了。
王婆聽罷,跺腳道:“壞事了!那定是鎮著山中邪物的法器!你如今放出其中的東西,它便附在你身上了!”說罷忙設香案,請仙家問話。香煙繚繞中,王婆渾身顫抖,忽地變了個腔調,是個蒼老的聲音:“三首邪出世,大難臨頭!速備三牲祭禮,入山謝罪,或可保全性命!”
張三嘴裡應著,心裡卻不以為然,暗想:“不就是長倆肉瘤,嚇唬誰呢?明兒我去縣裡醫院,一刀割了便是。”
誰知沒過幾日,那兩個肉瘤竟長成了完整的人頭!左邊那個麵色青黑,豎眉瞪眼,一副凶相;右邊那個麵皮蠟黃,耷拉著眉眼,愁苦萬分。加上張三自己的頭,三個腦袋擠在脖頸上,嚇得他媳婦當天就跑回了娘家。
更奇的是,那兩顆人頭竟能說話!青黑臉的破口大罵,滿嘴汙言穢語;蠟黃臉的唉聲歎氣,終日哭哭啼啼。張三自己的腦袋夾在中間,被吵得日夜不寧,幾乎瘋掉。
消息傳開,屯裡人都跑來看稀奇,膽小的隻敢遠遠瞄一眼,膽大的湊近了,被那青黑腦袋罵得狗血淋頭。有老人說這是“三首邪”,古書上記載的妖物,一旦現世,必有災殃。
果然,沒幾天屯子裡就怪事頻發。
先是李老四家養的豬一夜之間全死了,每頭豬脖子上都有牙印,像是被什麼東西咬過。接著王寡婦家的小孩莫名其妙發起高燒,胡言亂語,說看見三個頭的怪物在窗外晃悠。更邪門的是,屯裡的井水突然變得渾濁,打上來的水帶著一股腥臭味。
屯裡人慌了神,聚在屯口老槐樹下商議。大家都說這禍是張三惹來的,要他趕緊想辦法。張三這時也怕了,帶著三顆腦袋來找王婆。
王婆再次請仙,那仙家卻歎氣道:“晚啦!三首邪已成氣候,尋常法術治它不得。唯有去長白山求一位鶴仙翁,或有一線生機。”說罷寫了符咒,讓張三貼在頭上,暫壓邪氣。
張三自知理虧,隻得收拾行囊,準備前往長白山。臨行前,王婆囑咐道:“這一路山高水長,你那兩顆腦袋喜怒無常,須得小心應對。青麵頭的喜食生肉,黃麵頭的要聞香火,都得滿足,否則必生事端。”
張三謝過王婆,用布巾裹了另外兩個頭,隻露自己的臉,踏上征程。
這一路上果然不甚太平。那青麵頭凶惡異常,常趁著夜深人靜時嗷嗷大叫,嚇得客棧裡的人不敢入睡;黃麵頭則終日哭泣,引來路人側目。張三隻得晝伏夜出,專揀荒僻小路行走。
這日行至一處山林,青麵頭忽然大叫:“餓煞我也!快給爺弄些肉來!”張三無奈,隻好去打些野味。可他剛舉起槍,那青麵頭又罵:“慢吞吞的,等到何時!”竟控製張三的右手,抓了隻活兔子就往嘴裡送——是往青麵頭的嘴裡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見青麵頭張開血盆大口,生生將活兔撕咬吞下,滿嘴是血,駭人至極。黃麵頭見狀哭得更凶:“造孽啊造孽!殺生害命,不得好死!”張三自己的腦袋則欲哭無淚,恨不得找棵歪脖子樹吊死算了。
走走停停半月有餘,張三終於來到長白山腳下。一打聽,還真有位鶴仙翁,住在山頂雲霧深處,隻是尋常人難覓其蹤。
張三爬了三日山,衣衫襤褸,疲憊不堪。那兩顆腦袋卻越發囂張:青麵頭整日叫罵,黃麵頭哭聲不絕。正當張三絕望之際,忽見前方雲霧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須發皆白,仙風道骨,手持一根鶴杖。
“居士可是來找老夫的?”老者笑問,聲如洪鐘。
張三撲通跪下,磕頭如搗蒜:“仙翁救命!仙翁救命!”
鶴仙翁拂開張三頭上的布巾,看了看三顆腦袋,歎道:“三首邪乃上古妖物,最喜附在貪心之人身上。你可是貪了不該貪的東西?”
張三滿麵羞愧,將山中得匣之事一五一十說了。
鶴仙翁點頭:“倒還誠實。救你不難,但需答應三件事:其一,歸去後重塑山神像,年年祭祀;其二,從此敬山畏水,不再妄動殺念;其三,終身不近女色。你可能做到?”
張三連聲應允。鶴仙翁便從袖中取出三枚金針,口中念念有詞,突然手起針落,分彆刺入三顆頭頂的百會穴。但聽兩聲淒厲慘叫,那青黃兩顆腦袋竟漸漸縮小,最後化作兩縷青煙,消散在空中。
張三摸著自己脖子,恍如隔世,對著鶴仙翁又磕了三個響頭。
回到靠山屯後,張三果然恪守承諾:出資重修了山神廟,每年帶頭祭祀;不再打獵,改行采藥,且從不傷及幼苗;與妻子和離,獨自居住。說也奇怪,自那以後,他采的藥材總是又大又好,日子反倒富裕起來。
屯裡人都說,這是張三誠心悔過,保家仙又重新庇護他了。而那個銅匣子的來曆,至今無人知曉,隻知老黑山深處再無人敢隨意闖入。
至於那張三,晚年成了屯裡的香頭,每逢有人不信邪要闖深山,他便掀開衣領,露出脖頸上兩個淡淡的肉瘤痕跡,講述那段三首邪附身的往事。
故事傳開後,這一帶的人都學會了敬山畏水,再不敢輕易觸動未知之物了。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