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村口有棵老槐樹,不知活了幾百年,樹乾需三個壯漢方能合抱。夏日裡枝繁葉茂,投下好大一片陰涼,村中老少都愛在樹下歇腳談天。唯獨到了夜深人靜時,沒人敢近那老槐樹三丈之內——村裡世代相傳,說那樹下住著一位黃大仙,最不喜人夜間打擾。
村西頭住著個王老六,四十出頭,是個木匠,手藝在十裡八鄉都叫得響。這人有個毛病,就是不信邪,嘴上常掛著一句:“哪來的什麼大仙小鬼,都是人自己嚇自己!”
這年夏天特彆熱,王老六接了鄰村一樁活計,給一戶人家打整套家具。為趕工期,他常常做到深夜才提著工具箱往回走。
這晚月明星稀,王老六多飲了幾杯,哼著小曲往回走。路過老槐樹時,忽覺內急,見四下無人,便對著老槐樹根就要小解。
同行的鄰居老張忙拉住他:“使不得!使不得!這老槐樹有靈性,衝撞了黃大仙可了不得!”
王老六哈哈大笑:“什麼黃大仙白大仙,都是你們編出來唬人的!我偏要試試,看能奈我何?”說著當真對著樹乾撒了一泡。
老張嚇得麵如土色,連連作揖告罪,拽著王老六匆匆走了。
當夜無事。第二天,王老六還得意洋洋地對村裡人說:“瞧見沒?什麼報應?都是你們自己嚇自己!”
誰知第三天一早,王老六剛起床就覺左腿不對勁,走路一瘸一拐的。到得下午,那腿腫得發亮,疼得他呲牙咧嘴。請了郎中來瞧,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敷了幾貼膏藥,反而越發嚴重了。
王老六的老婆急了,偷偷備了香燭紙錢,趁夜到老槐樹下磕頭賠罪。回來時臉色稍緩,對王老六說:“我求了黃大仙,他老人家說隻要你誠心認錯,備上三牲禮酒,明晚子時來樹下謝罪,便饒了你。”
王老六疼得滿頭大汗,嘴裡卻還硬氣:“胡扯!定是前日做工時磕碰了,過幾日自會好!”
然而他的腿不見好轉,反而開始潰爛流膿。又請了幾個郎中,都束手無策。王老六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眼看一條腿就要保不住。
這天深夜,王老六正疼得迷迷糊糊,忽見一道黃影閃到床前。定睛一看,是個尖嘴瘦腮的黃衣老者,手持藤杖,指著他的鼻子罵道:
“無知豎子!老夫修行三百載,保這一方風調雨順,便是城隍爺也要敬我三分。你竟敢辱我門庭,本當取你性命,念你家中老小無辜,隻略施懲戒。不想你毫無悔意,既如此,明日便取你這條腿罷!”
說罷,黃衣老者化作一道黃煙而去。王老六驚出一身冷汗,醒來後見潰爛處已發黑壞死,這才信了邪,嚇得魂飛魄散。
天剛蒙蒙亮,王老六就讓老婆孩子扶著,備了肥雞、豬頭、鯉魚並一壇好酒,哭喊著爬到老槐樹下,磕頭如搗蒜:
“大仙饒命!小人有眼無珠,衝撞仙家,以後再不敢了!求大仙發發慈悲,饒了我這條腿吧!”
他磕得額頭見血,聲音嘶啞。圍觀村民越來越多,紛紛議論紛紛。
正在這時,村中李老漢推開人群走來。這李老漢年輕時曾在外學過幾年道法,村裡遇上邪乎事都找他。
李老漢查看王老六的傷腿,又繞老槐樹轉了三圈,而後點起三炷香,對著槐樹拜了三拜,開口道:
“黃大仙息怒。王老六衝撞仙家,原是不該。但他家中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全靠他這手藝吃飯。若沒了腿,一家生計無著。望大仙念他初犯,饒他這次。我讓他每月初一十五必來上供,年年節禮不缺,如何?”
樹上樹葉無風自動,沙沙作響。李老漢側耳傾聽片刻,轉頭對王老六說:“大仙說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要你在樹下跪滿三日,每日晨昏叩首百次。此外,須得將功補過。”
王老六連忙磕頭:“但憑大仙吩咐!小人一定照辦!”
李老漢又道:“村東小河久未疏浚,每逢大雨便淹沒農田。大仙要你牽頭募資,十日內將河道清理疏通,可能做到?”
王老六哪敢說個不字,連連應承。
說也奇怪,王老六應下這差事後,腿上的疼痛當即減輕大半。他不敢怠慢,當真在樹下跪了三天,之後拖著尚未痊愈的腿,挨家挨戶募捐籌款,帶領村民疏浚河道。
第十日河道竣工,當晚王老六夢見黃衣老者又來,此次麵色緩和不少。老者以藤杖輕點他傷腿,道:“念你誠心悔過,且工程做得妥當,便還你好腿。日後好自為之!”
次日醒來,王老六的腿竟已痊愈,隻留下些許疤痕。從此他逢初一十五必到老槐樹下上供,再不敢有任何不敬之言。
這事過後,王老六像變了個人,不再口出狂言,對鬼神之事多了幾分敬畏。更奇的是,他做的木工活越發精巧,甚至有人說見他夜間做工時,似有個黃影在旁指點。
一年後,王老六的妹子出嫁,他精心打造了一套梳妝台作為賀禮。這梳妝台雕花精美,用料考究,最奇的是鏡框上雕了一幅槐蔭納涼圖,圖中老者栩栩如生。
婚宴上,賓客們紛紛稱讚這套梳妝台手藝非凡。突然有個雲遊道士經過門前,見到此物頓時駐足,仔細端詳良久,問王老六:
“施主這手藝非同尋常,可是得了仙家指點?”
王老六笑而不答,隻添了副碗筷請道士入席。
酒過三巡,道士悄聲對王老六說:“施主鏡框上所雕老者,可是尖嘴瘦腮,手持藤杖?”
王老六一驚:“道長如何得知?”
道士歎道:“此乃得道仙家,與你有緣。我觀他氣息已融入你手藝之中,凡你所作器物,皆具靈性,可保家宅平安。”
後來果然如此,凡王老六出手的木器,家家戶戶都視為鎮宅之寶。尤其有趣的是,若是哪家夫妻不和在梳妝台前照鏡,往往會各自瞥見自己的不是,繼而和好如初。
王老六活到八十高齡,無疾而終。臨終前囑咐子孫,定要世代供奉老槐樹下的黃大仙。
至今江東村還保留著這個傳統,老槐樹枝椏上係滿了紅布條,都是還願人留下的。有人說深夜經過時,曾見樹下有一老一少兩個身影對坐弈棋,老的尖嘴瘦腮,少的儼然王老六年輕時的模樣。
村中老人笑言:“這是黃大仙度了王老六去,師徒倆在做木工活之餘,切磋棋藝呢!”
至於真假,便無人去深究了。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