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七年,陳州城西三十裡有個李家集,鎮上有個老秀才姓李名文淵,年近五十仍是個童生。這年秋闈將至,李文淵收拾行裝準備赴省城應試。臨行前,老妻周氏憂心忡忡道:“聽說省城考院不太平,前幾科都有考生莫名其妙瘋了,你年紀不小了,何必冒這個險?”
李文淵歎氣道:“讀書人功名事大,我苦讀四十載,就為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再說那些瘋了的考生,多半是壓力太大所致,世上哪有什麼鬼怪?”
話雖如此,李文淵心裡卻也打鼓。他早年聽私塾先生講過,前朝時陳州考院原是處刑場,後來改建為考場,每逢陰雨夜,常聞鬼哭。不過這些傳言太過荒誕,他從未當真。
次日清晨,李文淵辭彆老妻上路。走了兩日,抵達省城時已是傍晚。他在考院附近尋了家客棧住下,掌櫃的聽說他是來應試的,神秘兮兮地說:“客官,夜裡若是聽見什麼動靜,千萬彆出來看熱鬨。”
李文淵不解:“這是為何?”
掌櫃壓低聲音:“這考院裡頭不乾淨。前幾科有個張生,半夜如廁時見一白衣女子飄過,回來就瘋了,滿口胡話,說什麼‘狐仙娘娘要借文曲星的筆墨’。”
李文淵隻當是掌櫃嚇唬人,付之一笑,便回房溫書去了。
三更時分,李文淵正挑燈夜讀,忽聽窗外有女子啜泣聲。他推開窗一看,月光下竟見一白衣女子站在院中井邊,身形窈窕,麵若桃花,卻不似凡人。
“姑娘為何深夜在此哭泣?”李文淵問道。
女子抬頭,淚眼婆娑:“奴家本是鄰村趙家女,上月來省城探親,不幸染病身亡,屍身被棄於這井中,無法超生,求公子相助。”
李文淵心生憐憫,正要再問,忽然女子身影一晃,竟化作一隻白狐,躍牆而去。李文淵驚出一身冷汗,這才信了掌櫃的話。
次日入考場,李文淵被分到西字號舍。這號舍位置偏僻,牆角滿是蛛網,似乎久未使用。同舍的還有三人:一個是滿頭白發的老年考生,姓王;一個是麵色蒼白的青年,姓劉;另一個身材矮胖,總是笑眯眯的,自稱姓胡。
第一場考試開始不久,李文淵就覺不對勁。那劉生答題如飛,筆走龍蛇,不到一個時辰就已寫滿答卷;胡生則不時四下張望,眼神狡黠;唯有王生與李文淵一樣,蹙眉苦思,頗為艱難。
傍晚交卷後,四人同回號舍。胡生突然笑道:“諸位可知這考院的來曆?”
三人搖頭。胡生便道:“這地方前朝是處刑場,枉死者眾。後來改建考場,冤魂不散,常作祟考生。不過諸位不必擔心,有我在,保你們平安。”
劉生冷笑:“子不語怪力亂神。”說罷自顧自睡去。
是夜,李文淵被一陣磨墨聲驚醒。睜眼一看,隻見劉生桌前點著盞油燈,正在奮筆疾書,而磨墨的竟是個黃衣小童,身形模糊,似真似幻。
李文淵嚇得不敢出聲,蒙頭假寐。天快亮時,忽聽王生慘叫一聲:“我的文章!誰把我的文章撕了?”
眾人驚醒,隻見王生捧著一堆碎紙片,老淚縱橫。劉生瞥了一眼,淡淡道:“怕是老鼠咬的。”胡生則笑眯眯道:“無妨無妨,重寫便是。”
李文淵心知有異,卻不敢多言。
第二場考試時,李文淵忽覺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助。正寫得入神,忽聞一縷幽香,抬頭見一白衣女子飄然而至,正是昨夜所見那狐仙。
女子嫣然一笑,指了指劉生的方向,又指了指李文淵的考卷,朱唇輕啟卻無聲。李文淵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驚見劉生桌下露出一條毛茸茸的尾巴!
李文淵嚇得筆都掉了,再定睛看時,女子與尾巴皆不見蹤影。他心神不寧,草草完卷。
當晚回到號舍,胡生備了一壺酒,邀三人共飲。酒過三巡,胡生道:“實不相瞞,我非人類,乃千年狐仙。此番入考場,是為度劫修仙。”
王生嚇得酒杯落地,劉生卻冷笑:“裝神弄鬼!”
胡生不以為意,繼續道:“考院中有冤魂作祟,專害考生。那冤魂乃前朝落第書生,怨氣不散,附在考官身上,專撕優秀考卷,讓考生與他一樣落第。”
李文淵恍然大悟:“所以王生的考卷是被那冤魂所撕?”
胡生點頭:“正是。明日最後一場,冤魂必會再現。諸位若信我,我可保你們平安。”
劉生突然起身,麵露凶光:“多管閒事!”言罷化作一道黑煙遁去。
胡生歎道:“這劉生本是黃鼠狼精,想借科舉竊取文運,被我識破,隻好逃了。”
王生與李文淵驚得目瞪口呆,這才信了胡生的話。
第三場考試時,果然陰風大作。主考官趙大人突然麵目猙獰,衝向李文淵要撕其考卷。此時胡生大喝一聲,口中噴出三昧真火,將冤魂逼出考官體內。
那冤魂青麵獠牙,撲向胡生。二者纏鬥在一起,考場大亂。正當冤魂要掐住胡生咽喉時,昨日那白衣女子突然現身,袖中飛出一道白光,擊中冤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冤魂慘叫:“狐仙娘娘為何害我?”
女子道:“你生前苦讀不得功名,死後豈可害其他學子?念你可憐,我超度你往生去吧。”說罷念動咒語,冤魂化作青煙散去。
風波過後,胡生向李文淵解釋道:“此乃我師妹胡三娘,一直在暗中保護考生。”又笑對李文淵說:“其實你早有功名之相,隻是時運未到。今日相助,也是你平日積善之報。”
放榜之日,李文淵竟中舉人,王生也榜上有名。二人回鄉途中,忽見胡生與胡三娘立在路前。
胡生拱手道:“實不相瞞,我二人乃奉胡三太爺之命,來考院了結這段公案。那冤魂原是前朝考官,因受賄陷害考生,死後不得超生,反而怨天尤人。今得超度,也是功德一樁。”
胡三娘則遞過一個錦囊:“李公子今後必為清官,若遇難事,可開此囊。”
二人接過錦囊,再抬頭時,胡生與胡三娘已化作兩隻白狐,消失在山林中。
後來李文淵果然官至知府,為官清正,深受愛戴。晚年致仕回鄉,將此事記錄於《陳州異聞錄》中,告誡後人:功名雖重,德行更貴,舉頭三尺有神明,莫道考場無報應。
李家集的老人們至今還會說起這段奇事,尤其那些要進京趕考的書生,都會被長輩叮囑:“考場之上,隻管答自己的題,莫看他人硯中墨濃,莫聽他人筆下聲急,更莫要理會耳邊私語——那未必是同窗請教,或許是狐仙試你呢!”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