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關外長白山腳下有個靠山屯,屯子不大,百十來戶人家依山而居。屯東頭有棵老槐樹,三人合抱粗細,據說已有三百餘年樹齡。老槐樹下常年坐著個劉老漢,六旬開外,精神矍鑠,是屯裡最有見識的老人。每逢夏夜,屯裡人便聚在槐樹下納涼,聽劉老漢講古。
這年七月十五中元節,月明星稀,涼風習習。老槐樹下又聚了不少人,劉老漢抽著旱煙,慢悠悠地開了腔:“今兒個鬼門關大開,我給大夥兒說個關於鬼托生的稀奇事兒。”
“咱這長白山裡有位保家仙,姓胡,修行五百餘年,得道成仙,人都稱他胡三太爺。胡三太爺慈悲為懷,常渡化孤魂野鬼。但他立下個規矩:凡是橫死之鬼,若想托生,必得在七月十五子時,攀上月光照進陽間的日線,方能超度輪回。”
“為啥非得攀日線呢?”人群中一個後生問道。
劉老漢磕了磕煙袋鍋:“天地間陰陽交替,唯有一年之中月最圓、陰氣最盛之時,陰陽界限才最模糊。那月光照下來的光線,便是連接陰陽兩界的橋梁,鬼魂隻有攀上這道光橋,才能被陽間接納,重新托生。”
眾人聽得入神,劉老漢繼續說道:“話說咱屯子往西三十裡,有個亂葬崗,那裡埋的多是橫死之人。其中有個吊死鬼,姓李名大壯,原是山下李家莊的木匠,為人老實本分,隻因被奸人所害,欠下巨額債務,一時想不開,在自家房梁上吊死了。死後成了孤魂,在亂葬崗遊蕩了三年,一直找不到托生的機會。”
“這年七月十五,李大壯鬼魂躲在老槐樹後,聽見胡三太爺對幾個小狐仙講解超度之法,才知道有攀日線托生這一說。他心中燃起希望,決定等到來年七月十五,一定要攀上日線,重新做人。”
“轉眼又到次年七月半,李大壯早早來到亂葬崗最高處,等待子時月光最盛。誰知等到子時,月光灑下,他卻怎麼也抓不住那道光。眼瞅著月過中天,光線漸弱,李大壯急得團團轉,就是攀不上去。”
“這時胡三太爺現身了,原來他早在一旁觀察多時。太爺道:‘你這鬼魂,可知為何攀不上日線?’李大壯連忙叩首求教。太爺歎道:‘凡是橫死之鬼,必有心結未解。你陽壽未儘自尋短見,本就違背天理;死後又未曾化解怨氣,如何能攀上純淨的日線?’”
“李大壯恍然大悟,哭訴自己的冤屈。原來他當年被同村趙四陷害,趙四偽造借據,誣陷他欠債不還,又買通官府,將他家產儘數沒收。李大壯走投無路,才上吊自儘。”
“胡三太爺聽罷,道:‘冤有頭債有主,你若不化解這段恩怨,即便強行托生,來世也會與那趙四糾纏不休。我指點你一條明路:趙四如今病重在床,你可托夢給他,若他誠心懺悔,為你超度,你便能了卻心結,明年今日再來攀日線,必能成功。’”
“李大壯依言而行,當夜托夢給趙四。那趙四病中恍惚,見李大壯七竅流血站在床前,嚇得魂飛魄散,連聲求饒。李大壯將冤情道出,趙四這才良心發現,痛哭流涕,答應為他超度。”
“次日,趙四拖著病體,請來僧人道士為李大壯做法事,又重修他的墳墓,厚待他的家人。說也奇怪,做完這些,趙四的病竟一天天好轉起來。”
“又到次年七月十五,李大壯再次嘗試攀日線。這回不同以往,那月光照下,竟顯出一道銀白光橋,直通雲霄。李大壯輕輕一躍,便攀上光橋,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月光儘頭。”
故事講完,眾人嘖嘖稱奇。忽然屯子裡傳來一陣喧嘩,但見王老五家燈火通明,人聲嘈雜。一問才知,王老五的媳婦難產,已經折騰了一天一夜,接生婆束手無策,眼看就要一屍兩命。
劉老漢掐指一算,道:“今日是鬼節,陰氣重,怕是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作祟。”說罷起身往王老五家走去,眾人緊隨其後。
剛到門口,就聽見屋內傳來淒厲的慘叫,不似人聲。劉老漢讓眾人在外等候,自己推門而入。不多時,屋內突然安靜下來,接著傳來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
劉老漢推門出來,麵色凝重。王老五千恩萬謝,說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母子平安。眾人問起方才的怪事,劉老漢低聲道:“是個橫死的產鬼,三年前難產而死,一直找不到替身,無法托生。今日想趁機找替身,被我勸走了。”
“您怎麼勸走的?”有人問道。
“我告訴她攀日線托生之法,讓她明年七月十五去亂葬崗試試。又答應讓王老五家為她立個牌位,超度亡魂。她這才放下執念,離去等待明年機緣。”
眾人聞言,都對劉老漢肅然起敬。忽然有個眼尖的後生指著天空叫道:“快看月亮!”
眾人抬頭,但見明月當空,一道銀白光柱自月而下,直射遠方亂葬崗方向。光柱中似有無數細小光影沿著光線向上攀升,宛如逆流的銀河,蔚為奇觀。
劉老漢喃喃道:“今年攀日線的鬼魂不少啊,但願都能得償所願,重入輪回。”
忽然,光柱中似有一個黑影掙紮著要往下掉,劉老漢凝神看了一會兒,歎道:“那必是心有執念未化解的,攀不上日線。”
說罷,他朝那黑影大聲喊道:“放下執念,明年再來!”
那黑影似乎聽到了喊聲,停止掙紮,緩緩順著光柱滑落,消失在空中。
此後數年,靠山屯再無人見過橫死鬼作祟。據說那些孤魂野鬼都知道了攀日線托生之法,每年七月十五,亂葬崗上空總有銀光閃爍,那是鬼魂們在等待屬於自己的超度機緣。
而劉老漢,依然每年夏天在老槐樹下講故事。隻是每當講到攀日線托生之事時,他總會添上一句:“人呐,活著時多行善事,少結冤仇。否則死後變成鬼,攀那日線時,都比彆的鬼沉些哩!”
屯裡人聽了,都笑。笑過後,卻又都不自覺地整衣冠,正言行——誰知道死後會不會也要去攀那日線呢?還是活著時多做善事,少結冤仇為妙。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