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地界有座無名高山,山下傍水處有個張家屯,屯裡有個張大善人。此人四十出頭,家道殷實,為人樂善好施,修橋補路之事從不吝嗇,唯獨一件憾事——成親二十載,膝下無兒無女。妻子王氏四處求神拜佛,不知吃了多少香灰符水,總不見效。
這年盛夏,張大善人進城收賬歸來,半路忽逢暴雨。隻見黑雲壓頂,電閃雷鳴,豆大的雨點砸得人睜不開眼。他慌不擇路,瞥見山腰處有個洞穴,便牽馬躲了進去。
洞中幽深,隱隱有腥風傳來。張大善人心頭打鼓,但外頭雨勢更猛,隻好硬著頭皮往裡走。忽見深處有兩盞綠燈籠似的亮光,近看竟是條黑蟒,水桶粗細,盤踞在地,腹部鼓脹,似是懷了崽。
那黑蟒見人來也不攻擊,反將頭顱伏低,眼中竟似有哀求之意。張大善人素來心善,見這蟒蛇受苦,便道:“你若通靈性,我便幫你一幫。”
黑蟒竟真點了點頭。
張大善人壯著膽子上前,見蟒蛇產道受阻,幼崽卡在其中。他挽起袖子,小心翼翼伸手相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接生出三條小蟒。那母蟒緩過氣來,以頭觸地,似在叩謝,隨後攜二子蜿蜒離去,唯獨留下一條最小的——通體黝黑,唯獨尾巴光禿,竟是無尾之蟒。
張大善人心想:這無尾蟒難以生存,我既救人救到底,便將它帶回家吧。於是脫下外衫將小蟒裹了,冒雨歸家。
王氏見丈夫抱回條黑蟒,嚇得魂飛魄散。張大善人解釋道:“此蟒天生殘缺,母蟒棄之,也是一條性命。”遂將小蟒養在後院柴房,每日喂以雞蛋肉糜。那禿尾蟒極通人性,白日從不現身,隻在夜間活動,與家中所養黑狗竟成了玩伴,常盤踞狗背之上,形影不離。
轉年開春,王氏竟真懷上了。張大善人大喜,更覺這禿尾蟒是送子祥瑞,待它愈加親厚,常私下與之說話。那蟒似能聽懂人言,常以點頭搖頭相應。
秋日果熟,王氏誕下男嬰,取名寶兒。寶兒自小與禿尾蟒親近,常爬其背上嬉戲。那蟒極有靈性,任寶兒揪扯鱗片也不惱怒,反以頭輕觸嬰孩,狀極親昵。
如是三年,禿尾蟒已長至丈餘。這日家中來了個遊方道士,自稱龍虎山張天師門下,路過張家屯,見院中有妖氣盤旋。
道士被請入宅中,茶過三巡,忽道:“善人家中可是養了異類?”
張大善人心中一驚,隻得實言相告。
道士掐指一算,變色道:“此非尋常蟒類,乃是黑蛟後裔。蛟五百年化為龍,此蛟雖先天不足,然已通靈性。龍有逆鱗,觸之必怒;蛟有禿尾,見之必災。善人若留它,恐招禍患。”
張大善人猶豫道:“它自小由我養大,極是溫順,從不傷人。”
道士搖頭:“非其本性問題。蛟乃天地異數,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它存在本身即會擾動地氣,招致災厄。況且...”道士壓低聲量,“我觀天象,三日後有雷劫降至本處,怕是衝它而來。雷公電母行事,豈會顧忌凡人?”
當夜,張大善人輾轉難眠。王氏勸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道士說得在理,萬一雷劫下來,殃及寶兒如何是好?”
次日,張大善人忍痛對禿尾蛟道:“非我容不下你,實是天命難違。你且去深山躲避,待雷劫過後再回來。”言畢,取來雄黃酒,灑在蛟身周圍。那禿尾蛟似知主人心意,悲鳴數聲,終是不願違逆,蜿蜒離去,三步一回頭,眼中含淚。
誰知三日過去,萬裡無雲。張大善人後悔不迭,派人上山尋找,卻不見蛟蹤。
半月後,寶兒突發怪病,渾身滾燙,醫藥無效。張大善人正焦急時,忽聞院中犬吠大作。出門一看,竟是禿尾蛟歸來,口中銜一株紫色靈芝。
那蛟將靈芝置於門前,叩首三下,轉身離去。張大善人忙取靈芝煎水喂服,寶兒果然退燒。夫婦二人對蛟感激不已,卻又疑惑它為何不肯回家。
又過月餘,屯中開始怪事頻發。
先是東頭李家的雞窩夜夜被襲,雞屍乾癟,似被吸儘精血。接著西頭王家的耕牛無故暴斃,脖子上有兩個細孔。屯裡人議論紛紛,都說是妖物作祟。
這日那遊方道士去而複返,手持羅盤,直指後山:“妖氣愈盛,必是那禿尾蛟所為!它如今吸食牲畜精血,下一步便要害人了!”
張大善人辯解道:“道長明鑒,我那蛟兒前日還銜靈藥救我孩兒...”
道士冷笑:“畜類終究是畜類,野性難馴。它救小公子是報恩,害牲畜是本性。善人若再姑息,恐釀大禍!”
屯民們群情激憤,聚在張家門前,要求除妖。張大善人百口莫辯,隻得應允帶路上山。
眾人循跡至後山一洞穴,果見禿尾蛟盤踞其中,體型較前更大,額上竟凸起兩個小包,似角非角。見眾人來,它抬頭示好,卻露出嘴邊血跡——洞角正有隻被吸乾的山雞。
道士大喝:“妖孽現行,還敢狡辯!”言畢擲出符籙。那蛟被符擊中,痛楚翻滾,竟開口人言:“父親救我!我未曾害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聲“父親”叫得張大善人心如刀絞,但見蛟嘴染血,證據確鑿,隻得偏過頭去。道士與眾屯民刀劍齊下,那蛟卻不反抗,隻望著張大善人,眼中垂淚。
混亂中,一道士弟子揮刀斬下,竟將禿尾蛟本就短小的尾尖徹底削去!蛟痛極長嘯,聲如龍吟,震得山石滾落。它深深看了張大善人一眼,突然騰空而起,帶起一陣腥風黑雲,朝東南方向飛去。
當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一道天雷直劈後山,將那蛟穴夷為平地。
張大善人自此鬱鬱寡歡,常對東南方向發呆。每年清明,他都會備雄黃酒灑於庭院——那蛟最厭此物,若尚在世,必不會近前,以免驚擾家人。而寶兒長大後,每逢天陰欲雨,便言脊背發癢,似有鱗片刮擦之感。
十年後的一個夏日,寶兒與夥伴在河邊嬉水,忽遇上遊山洪暴發,幾個孩子被急流卷走。正當危難之際,黑雲驟聚,一條無尾黑蛟自雲中探首,將孩子們一一托上岸邊,唯獨寶兒被浪卷走,不知所蹤。
張大善人聞訊趕來,沿河哭尋三日,終在下遊淺灘發現寶兒。孩子昏迷不醒,手中緊握一片黑色鱗甲,額頭上多了兩個紅點,似朱砂所繪。
寶兒蘇醒後,言說夢中有一無尾黑龍,托他傳話:“告父親,兒已成仙,司東南雨事,不敢忘養育之恩。然人蛟殊途,不便再見。唯願父親保重,兒雖在千裡之外,亦當庇護張家血脈。”
此後每逢旱年,張家屯人便求張大善人設壇祈雨。隻要他朝東南方灑三杯雄黃酒,不多時必有甘霖降臨。而東南沿海一帶,常有禿尾黑龍現身的傳說,漁民稱之為“禿尾老李”,將其視為海神供奉。
張大善人晚年常抱孫兒於膝上,講述這段往事。每至結尾,便望向東南天際,喃喃自語:“也不知那孩子,如今過得可好...”
天際忽有悶雷滾過,似作回應。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