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聞言大驚,這數字與胡老翁預測一模一樣!他心中慌亂,借口如廁,匆匆離席。
回到客棧,明遠坐立不安。那張文彬怎會知道四十八這個名次?莫非是巧合?又或是那胡老翁也告訴了他?越想越疑,一夜輾轉難眠。
次日放榜,人山人海。明遠擠在人群中,心跳如鼓。果然,在第四十八名的位置,赫然寫著“王明遠”三字!而解元之位,竟真是那張文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明遠又喜又憂,喜的是果然中舉,憂的是那張文彬必來討賭債。正思忖間,肩頭被人一拍,回頭正是張文彬,滿麵紅光,得意洋洋。
“王兄,承讓了!今晚酉時,還是那茶樓,可莫要爽約啊!”張文彬大笑而去。
明遠失魂落魄回到客棧,心中懊悔不已。讀書人最重顏麵,若真當眾學狗叫,日後還有何麵目見人?不如一走了之。可十年寒窗,好不容易中舉,就這麼放棄前程嗎?
糾結至傍晚,明遠終於橫下心:大丈夫一諾千金,失信不如死!於是整衣赴約。
茶樓雅間內,已聚了十多個書生,都是昨日在場之人。張文彬端坐主位,見明遠到來,拍手笑道:“好好好!王兄果然守信!那就請吧?”
明遠麵紅耳赤,眾目睽睽下,隻得俯身。正要學狗叫,忽聞窗外一聲巨響,接著火光衝天!
“走水了!走水了!”街上人聲鼎沸。
眾書生驚慌失措,紛紛奔下樓逃生。明遠也隨人流衝到街上,隻見對麵糧倉烈焰騰空,火勢驚人。救火的人群與看熱鬨的擠作一團,混亂中明遠被人群推搡,險些跌倒。
忽然,一隻枯瘦卻有力的手拉住他,將他拽到一旁小巷。明定睛一看,竟是胡老翁!
“恩公...”明遠剛要開口,老翁擺手製止:“莫要多言,隨我來!”
老翁引著明遠穿街過巷,來到一處僻靜宅院。進門後,老翁才道:“公子可知方才火災因何而起?”
明遠搖頭。老翁冷笑:“那張文彬為富不仁,其家糧倉以次充好、克扣斤兩已久。今日這場火,實乃天譴!”
明遠驚訝:“那其他同窗...”
“放心,無人傷亡。”老翁捋須,“倒是公子,可知老朽為何屢次相助?”
明遠從懷中取出狐石:“想必與此物有關?”
老翁點頭:“百年前,老朽尚在修煉,遭雷劫重傷,幸得公子先祖相救。此恩一直未報,今日終於了卻因果。”說罷身形漸淡,竟化作一隻白狐,躍牆而去。
明遠恍然如夢,次日方知真相:那張文彬家糧倉起火,查出多年不法勾當,張家已然敗落。而昨日茶樓相約的書生,混亂中誰也沒注意明遠是否履約。
月後,明遠赴任知縣,始終將狐石帶在身邊。為官清正,尤重賑災濟貧,每逢青黃不接時,必開倉放糧,百姓稱頌。
據說每逢明遠遇到難斷的案子,夜間必有白狐入夢指點。故明遠斷案如神,官聲愈盛,後累官至巡撫。但那是後話了。
唯有一點明遠始終不解:放榜那日,他特意去看過,第四十八名明明寫著“王明遠”,但三日後正式公布的榜文上,他卻成了第四十七名。原來第四十八名是個姓黃的士子,因父親涉案被革除了功名。
明遠想起胡老翁當日所言“四十八位”,心下了然:狐仙雖能預知天命,卻也知天道無常,留有一線之變。自此更加謹言慎行,寬厚待人。
而那狐石,明遠代代相傳,至今猶在王家後人手中。隻是太平年間,狐仙再不顯聖,唯留一段傳說,在濟南府的老人口中流傳。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