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老林子邊上有個靠山屯,屯裡有個二愣子後生叫張小柱。這小柱爹媽去得早,留下三間瓦房一片園子,他就靠著進山采點山貨、種點苞米過日子。人倒是實在,就是腦子不會拐彎,認死理兒,屯裡人都說他“一根筋通到底,夯貨撞南牆”。
這年秋裡,小柱進山撿榛子,在林子裡撞見個受傷的白毛狐狸。那狐狸後腿叫獸夾子給夾了,血糊淋拉的,眼睛水汪汪望著他,也不叫喚。小柱心軟,笨手笨腳掰開夾子,又把自個兒褂子撕了條布給狐狸包紮了。狐狸蹭蹭他手,一瘸一拐鑽草棵子裡沒影兒了。
怪事就從這天夜裡開始。
小柱是倒頭就睡的主兒,可連著好幾宿,半夢半醒間總聽見外屋地有動靜。不是窸窸窣窣像是翻書頁,就是“沙沙”的像是寫字聲。他提了油燈出去瞧,啥也沒有,就桌上落層灰,還有幾隻耗子屎。
小柱心裡犯嘀咕,莫不是鬨耗子精?便去鄰村找跳大神的黃婆子。黃婆子眯眼一掐算,說:“傻小子,這不是耗子精,是狐仙報恩來了。你屋裡有文氣,它借你地方修行呢。你彆驚它,它也不害你。”
小柱將信將疑回了家。當晚,那“沙沙”聲又響起來。他憋不住,猛地撩開門簾子——隻見油燈自個兒亮著,燈下一個穿著白坎肩的俊俏姑娘,正拿著他的禿毛筆在一張舊報紙上寫字呢!燈光搖曳,那姑娘抬頭衝他一笑,眼睛亮得跟黑葡萄似的,嘴角彎彎,隨即“噗”一口吹熄了燈,屋裡霎時漆黑一片,再亮燈時,人影都沒了,就桌上一張報紙,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墨跡還沒乾透。
小柱湊過去看,他認字不多,但好歹念過幾年小學,連蒙帶猜,看出是首詩,寫的是:
“窮根苦蔓靠山屯,愣子不知天地恩。
若非仙緣巧打救,哪得文光透寒門。”
小柱撓撓頭,雖不全懂,但“愣子”倆字他認得,覺得這狐仙是在笑話他。他有點臊得慌,又有點得意——狐仙呐!在俺家寫字兒呢!
打這天起,小柱留了心。他發現這狐仙姑娘隔三差五就來,有時寫詩,有時抄文章,用的都是他撿來的舊報紙、破本子。他不再打擾,每晚還特意留盞油燈,放好紙筆,有時甚至掰半塊饃饃放桌上。第二天,饃饃不見了,紙上卻多了字跡。
時間一長,屯裡人就發現小柱不對勁了。這夯貨有時嘴裡能蹦出幾句文縐縐的話,什麼“月明星稀”、“清風徐來”,雖然用得驢唇不對馬嘴,但也夠唬人。更奇的是,有回屯裡會計家的胖小子作文寫不出,蹲門口哭,小柱路過,隨口叨咕了兩句,那小子照著一寫,第二天竟得了老師表揚!
消息傳開,屯裡人都說小柱讓狐仙附體,開了“文竅”了。於是,這家結婚求寫喜帖,那家殺豬求寫祭灶表,連屯長給鄉裡寫報告,都偷偷來請小柱“潤色”幾句。小柱起初慌得很,後來發現,隻要晚上把要求跟狐仙一說,第二天準有現成的寫好放在桌上。他照貓畫虎一抄,人人叫好。
小柱得了“狐仙相助”的名聲,日子竟漸漸活泛起來。得人謝禮,雖不過是幾斤肉、一筐蛋,他也吃得滿嘴流油,覺得這狐仙真是個大好人。
偏生屯裡有個叫劉老六的閒漢,遊手好閒,專愛打聽陰私。他覺著小柱這事邪性,不信真有狐仙,認定是小柱不知從哪學了乖,或者藏了啥秘本。這天夜裡,他舔破小柱家窗紙,偷偷往裡瞧。
這一瞧,可了不得!隻見屋裡燈下,真有個白衣姑娘在寫字,寫一會兒,還撚起小柱留的一塊槽子糕吃了,嘴角沾著渣兒,俏生生一笑。劉老六看得眼都直了,心裡鬼念頭頂翻:要是逮住這狐仙,逼她給寫彩票號碼、賭錢訣竅,豈不是發大了?
第二天,劉老六就攛掇小柱:“柱啊,狐仙老寫字多累?咱請她顯顯真神通,指點個生財之道咋樣?比如……山下鎮裡彩票站,啥號碼能中大獎?”
小柱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不行不行,黃婆子說了,仙家修行,不搞這個。”
劉老六撇嘴:“啥仙家!說不定就是個識倆字的老狐狸精,糊弄你這傻小子呢!你讓它寫個‘發財’倆字我瞧瞧?它要是真仙,還能叫你窮得叮當響?”
這話戳了小柱肺管子。他晚上對著桌子咕噥:“狐仙姑娘,劉老六說你是假仙,隻會寫字不會彆的。要不……你顯點真本事?也不用發財,就……就讓明早鍋裡有隻燒雞就行!”
第二天,鍋裡沒有燒雞。桌上卻有一首詩,墨跡淋漓,帶著一股氣性:
“青燈黃卷本無心,聊報恩義寄寒砧。
蠢材隻識燒雞味,辜負琅嬛字字金。”
小柱雖不全懂,但也看出狐仙生氣了,罵他蠢。他臉上訕訕的,趕緊把詩收了。
劉老六卻不死心,又出嗖主意:“準是這狐狸精道行不夠!我認識個外地來的大師,會紮‘釘頭七箭書’,咱們做個法,釘住它元神,不怕它不聽咱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柱再愣,也覺得這太缺德,死活不乾。劉老六便自己偷偷搞了套家夥事,畫了符,紮個小草人,打聽到狐仙常來的時辰,蹲在小柱家柴火垛後頭,念念有詞,就要拿針往草人身上紮。
忽然,平地起陣旋風,刮得劉老六睜不開眼。就聽個清脆脆的女聲冷笑:“呸!下作胚子!也配碰你姑奶奶?”那草人“噗”地自己燒起來,燙得劉老六嗷嗷叫,扔了草人抱頭鼠竄,絆倒在門檻上,摔掉兩顆門牙。
風停了,小柱戰戰兢兢出來看,隻見門口地上,用劉老六摔掉的牙,沾著血,拚了四個字:
“貪、心、爛、嘴”
打這以後,劉老六見了小柱就繞道走,說話漏風。小柱家晚上再也聽不見沙沙寫字聲了,桌上也沒了詩稿。小柱又恢複了以往的日子,隻是偶爾對著油燈發愣,後悔得了仙緣沒珍惜。
過了個把月,一場大雪封了山。小柱清早掃雪,一開門,門檻上端放著一本線裝舊書,封皮上寫著《農桑輯要》,裡麵還夾張紙條,上麵一行娟秀字跡:
“憨人自有憨人福,腳踏實地種苞穀。書中自有農家技,莫再妄想天降祿。”
小柱這回真懂了。他收起書,對著老林子方向作了三個揖。後來,他照著書裡說的法子侍弄莊稼,果然收成比彆家都好,日子也一點點好了起來。屯裡人有時還笑他“狐仙學生”,他也隻是憨笑兩聲,嘟囔一句:
“仙家的事兒,誰說得準呢?反正啊,踏實乾活,準沒錯!”
至今,那本《農桑輯要》還在老張家傳著呢。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