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陝西鳳翔府有個叫賈文清的舉人,屢試不第後,家中日漸貧瘠。眼看妻兒麵黃肌瘦,賈文清把心一橫,變賣祖宅,換得百兩紋銀,托關係在隴州謀了個九品主簿的缺。
隴州地處偏僻,山巒疊嶂,百姓貧苦。賈文清攜家帶口赴任,卻發現這主簿一職形同虛設,州衙裡早有知州的心腹把持要務,他每日不過是點點文書,蓋蓋官印,俸祿微薄,連個像樣的宅院都租不起,隻能在城西破落戶區域賃了兩間瓦房。
這年冬天特彆寒冷,賈文清愁眉不展地坐在衙門值房裡,盤算著年關如何度過。忽然有人來報,說知州大人請他過去議事。
賈文清整了整洗得發白的官服,快步來到正堂。知州王文煥是捐官出身,肚滿腸肥,見賈文清進來,皮笑肉不笑地說:“賈主簿,今年朝廷催繳糧賦,我隴州還差三成,你明日帶人去西山各村催征,年前務必完成。”
賈文清心裡咯噔一下。西山是隴州最貧瘠之地,百姓食不果腹,哪有餘糧繳納?這分明是王知州故意刁難。但他官卑職小,不敢違命,隻得硬著頭皮應下。
次日清晨,賈文清帶著兩名衙役往西山去。山路崎嶇,積雪沒過腳踝,走到天黑才到第一個村子。果然如他所料,村裡十室九空,僅剩的老弱婦孺個個麵黃肌瘦。賈文清不忍相逼,掏出隨身帶的乾糧分給孩童,空手而返。
接連幾日都是如此。眼看限期將至,賈文清憂心如焚。這日返程時突遇暴雪,迷了方向,誤入一處荒穀。正焦急時,忽見穀底有微光閃爍,走近一看,竟是間整潔的茅屋。
賈文清叩門求宿,開門的是個青袍老者,須發皆白,目光炯炯。聽聞是官府中人,老者略顯遲疑,還是請他進屋,端上熱茶。
“老夫姓胡,在此隱居多年。官爺為何大雪天到此?”老者問。
賈文清長歎一聲,將催糧之苦娓娓道來。
胡老者聽罷微笑:“此事易耳。老夫略通算術,可助官爺一臂之力。”
說罷,他取來算盤,劈啪一打,道:“西山七村,實際戶數比官冊多三成,隱田更是不計其數。若按實征收,不僅可完成定額,尚有盈餘。”
賈文清驚訝不已:“先生如何得知?”
胡老者笑而不答,取出一本泛黃冊子:“此乃西山真實田畝戶籍,官爺拿去,按圖索驥即可。”
賈文清將信將疑,接過冊子翻閱,果然記錄詳儘。他在西山多日,知其中數據不虛,頓時大喜過望,連連道謝。
當晚,賈文清留宿茅屋,與胡老者相談甚歡。老者博古通今,對官府運作更是了如指掌。臨彆前,他對賈文清說:“老夫有一請,若官爺不棄,願為幕賓,助官爺處理文書錢糧,隻需在衙署後園安排一間靜室即可。”
賈文清正愁身邊無能人相助,欣然應允。
回衙後,賈文清按冊征收,果然順利完成糧賦。王知州大為驚訝,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賈文清隨即安排胡老者入住後園廂房,對外稱是遠房親戚。
這胡師爺果然非同凡響。不僅文書案牘過目不忘,算賬核數更是快如閃電。更奇的是,他似乎能預知吉凶,幾次提醒賈文清避開官場陷阱。不到半年,賈文清因政績突出,竟被破格提拔為州同知,成為知州副手。
然而時日一長,賈文清發現胡師爺有些怪異。他從不在白日露麵,三餐都要送入房中,且房中常隱約有騷味。衙役們私下議論,說曾見胡師爺房中有雙睛發光,似狐似人。
一日,賈文清深夜路過花園,忽見胡師爺在月光下行走,身後竟有毛茸茸的長尾搖曳!他心驚肉跳,想起民間狐仙傳說,這才恍然大悟。
次日,賈文清佯裝無事,邀胡師爺飲酒。酒過三巡,他忽然起身鞠躬:“先生助我良多,文清感激不儘。隻是近日聽聞,人狐殊途,長久相處恐有不便...”
胡師爺一愣,隨即笑道:“官爺既已識破,老夫也不相瞞。我乃西山狐修,見官爺仁心愛民,故來相助。既然官爺介意,老夫今夜便離去。”
賈文清心中不舍,但想起狐妖害人的傳說,還是硬下心腸。
當夜子時,胡師爺收拾行裝,臨彆前對賈文清說:“官爺切記,為官之道,在民不在權。三月後,隴州將有蝗災,宜早備糧儲。另有王知州貪腐之事即將敗露,官爺當潔身自好。”
言畢,化作一道青煙消失。
賈文清依言暗中儲備糧草。三月後,果然蝗災肆虐,鄰縣餓殍遍野,唯隴州因有準備,災情大減。不久,王知州貪腐案發,被革職查辦。賈文清因政績清廉,被推舉暫代知州一職。
此後賈文清官運亨通,但他始終記得胡師爺的教誨,清廉愛民。每逢年節,他都會在西山方向設香案祭拜,感念狐仙之恩。
隴州百姓間流傳起“狐師爺”的傳說。有人說曾在西山見一青袍老狐,對月焚香,形如人族;也有人說賈大人晚年辭官歸隱,有人見他在西山與一老者對弈,飄然若仙。
直至今日,隴州一帶仍有供奉“狐師爺”的習俗,祈求智慧明辨。而西山狐狸坡,據說仍有靈狐隱現,點撥迷途之人呢。
這正是:人狐殊途亦有情,一念仁心遇仙靈。為官莫忘民為本,青狐點化留清名。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