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案件總結獲認可_回溯刑警破黑局風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回溯刑警破黑局風雲 > 第189章 案件總結獲認可

第189章 案件總結獲認可(1 / 2)

會議開始前,我坐在會議室後排靠窗的位置,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桌角。陽光斜斜地照進來,落在手邊那份打印好的彙報材料上,紙張邊緣被曬得微微發白,像是被時間悄悄吻過。窗外是灰藍色的冬日天空,幾片雲慢吞吞地飄著,仿佛也被這座城市的節奏壓得喘不過氣。空氣裡還殘留著早晨咖啡的香味,混著舊地毯和空調風的味道,安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

趙勇坐在我旁邊,襯衫領口鬆了一顆扣子,袖子卷到小臂,露出洗得發白的一截布料。他手裡捏著一支黑色簽字筆,在筆記本上來回塗改,寫了幾行又劃掉,眉頭輕輕皺著,眼神落在桌麵某處,像是在整理什麼重要的思緒。我知道他昨晚又熬夜了——前天夜裡突襲k7據點時,他是第一個衝進地下室的人。回來後誰都沒多問,可我記得他站在警車邊抽煙的樣子:煙頭一明一滅,映著他臉上那道還沒愈合的擦傷。

李悅來得晚了些,抱著筆記本快步走進來,肩上的帆布包晃了一下,差點撞倒門口的綠植架。她動作麻利地把設備接上投影儀,調試畫麵。屏幕亮起的瞬間,冷光打在她臉上,襯得膚色有些蒼白。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輕輕點頭。那一眼很輕,卻像在說:“我準備好了。”我知道她在等我開場——不隻是這場會議,而是我們為“回聲計劃”努力這麼久以來,第一次真正走到台前。

鄭銘坐在主位,翻著手裡的文件,神情平靜,看不出喜怒。他穿著深灰色夾克,裡麵是素色高領毛衣,整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沉穩。作為分管刑偵的副局長,他向來話不多,尤其對這種“非傳統警務”項目,一向持保留態度。其他部門的代表也陸續到齊了,政委、技術科、治安大隊、法製辦……十幾個人圍坐在橢圓桌兩側,低聲交談。有人翻材料,有人刷手機,還有人盯著ppt封麵出神。“回聲計劃”四個字印得不大,卻像一顆埋下的種子,靜靜等待破土而出。

“下麵由陳昭同誌,就‘回聲計劃’專案行動做總結彙報。”主持會議的政委開口,聲音不高,但整個房間立刻安靜下來。

我站起身,走到前麵,打開ppt第一頁。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徐文芳穿著淺藍色外套,站在小學門口,身邊是個紮馬尾的小女孩。背景是清晨的校門口,家長三三兩兩地送孩子上學,陽光灑在水泥地上,泛著暖意。沒有代號,沒有編號,隻有名字:徐文芳。

會場裡原本的低語聲戛然而止。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綁架案。”我說,“她是被遺忘的人。”

這句話落下,我能感覺到好幾道目光投了過來,有懷疑,也有好奇。我頓了頓,繼續說:“三個月前,我們在城西廢棄化工廠地下三層搗毀了一個非法拘禁窩點,代號k7。現場解救了六名受害者,都是長期失蹤人員。他們被連接在一種神經映射裝置上,持續接受外部信號刺激,用來訓練行為模型。”

投影切換到現場照片:昏暗潮濕的地下室,鐵架床並排擺放,電線像藤蔓一樣纏繞在人的四肢上。受害者瘦得隻剩皮包骨,眼神空洞,皮膚上有明顯的電極灼痕。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這些設備不屬於任何已知科研機構或醫療單位。”我接著說,“經技術鑒定,核心算法與境外某個黑市數據交易平台高度吻合。嫌疑人周雄曾任職於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離職後組建地下團隊,專門篩選社會邊緣人群進行‘人類樣本采集’。”

趙勇接過話:“我在火車站片區巡邏兩年,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冬天凍傷送醫,治好了也沒人管後續安置,出院第二天又回到橋洞。我們報過幾次臨時救助,但流程太長,等批下來人早就不見了。”他說得很平靜,可我知道他在說去年冬天那個倒在天橋下的流浪漢——搶救三天後去世,身份至今沒查清。

有人問:“你們的意思是,警察還要負責社會救助?”

李悅打開她的程序界麵,調出“脆弱指數”模型。“我們不是要擴大職責,而是建立預警機製。”她說,“係統隻對同時滿足三項以上高危條件的人觸發提醒,比如連續三個月沒領補助、露宿公共場所超過五次、有精神類就診史但中斷治療。目前模擬測算,全市每月平均觸發預警四十七人次。”

她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清晰,每個詞都像經過精密計算。她是市局最年輕的算法工程師,三十出頭,卻已在公共安全數據分析領域乾了十年。當初是我把她從省廳借調過來的,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搞技術的不懂一線疾苦。可她用了三個月跑遍全市十二個街道救助站,親手整理上千份檔案,才建成了這個模型。

“然後呢?警察上門送棉被?”治安大隊的老張語氣帶著質疑。他五十多歲,作風硬朗,一直認為警察的任務就是抓賊破案。

“不是送棉被。”我說,“是核實情況,協助聯係民政、衛健或街道。哪怕隻是確認他還活著,知道他需要幫助,就夠了。周雄團隊能精準鎖定目標,是因為他們知道哪些人不會被人找。如果我們先一步介入,就能打破他們的篩選邏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現場沉默了幾秒。有人低頭記錄,有人交換眼神,還有人望著窗外若有所思。

技術科一位老同誌開口:“隱私問題怎麼解決?采集這麼多個人信息,合規嗎?”

“不采集。”李悅答得乾脆,“所有數據來自已有公共係統,包括醫保繳費記錄、低保發放台賬、醫院就診信息、街頭監控識彆結果等。我們不做新增收集,也不留存原始信息。預警生成後,僅推送最後一次出現地點和外貌特征,由轄區民警人工核查。整個過程可審計、可追溯。”

她說完,會議室安靜了一會兒。我能感覺到,最初的懷疑正在一點點退去。

這時鄭銘終於開口:“想法不錯,但執行難度不小。基層警力本來就緊張,再加任務,怕是顧不過來。”

我沒有回避他的目光。他知道我說服不了所有人,所以我必須直麵他。

“我們不要求全員參與。”我說,“試點期間隻覆蓋兩個區,每個街道指定一名聯絡民警,配合街道辦和救助站聯動響應。刑警大隊負責技術支持和數據維護,不增加一線負擔。而且——”我頓了頓,“這不是額外任務,這是預防犯罪。”

他翻了一頁材料,語氣緩了些:“三個月評估期。如果效果達不到預期,項目自動終止。”

“可以。”我點頭,“我們會按月提交運行報告,包括預警數量、處置結果、誤報率和典型案例。”

趙勇補充:“我已經跟城西所和南湖所的負責人溝通過,他們願意配合試點。”

李悅當場調出第一個成功乾預案例——陳誌明。屏幕顯示他在救助站的照片,臉色紅潤了些,眼神也不再渙散。係統記錄顯示,從預警發出到民警上門,用時三小時十七分鐘。

“他昨天打了電話給他姐姐。”李悅說,“這是三年來第一次聯係家人。”

會議室裡的氣氛變了。有人開始主動提問,討論如何優化響應流程;政委拿出筆在本子上記下幾個關鍵節點;就連老張也低聲說了句:“要是真能把人攔在墜落之前……也算功德一件。”

最終決定下達:在城西、南湖兩個區試行“回聲計劃”。各部門配合提供必要支持,紀檢組同步監督數據使用流程。

散會後,我收拾材料準備離開。剛走到門口,鄭銘叫住我。

“陳昭。”

我停下腳步。

他站在窗前,手裡拿著那份方案複印件。陽光斜斜地落在他肩頭,影子拉得很長。他沒看我,而是望著遠處一棟老舊居民樓,外牆斑駁,晾衣繩縱橫交錯。

“你很執著。”他說,“但彆忘了,我們的首要職責是破案、抓人、維護治安秩序。彆把破案的功勞,變成越權的理由。”

我沒有反駁。這句話我聽過太多次了,從領導嘴裡,從同行口中,甚至從我自己心裡冒出來過。可我還是記得k7地下室裡那個女人的眼神——當她終於被喚醒,第一句話是:“我還活著嗎?”

“我隻是不想再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檔案上的代號。”我說完,轉身走出會議室。


最新小说: 代天賞罰 人間路漫長 仙魔錄:開局投資未來女帝 渣夫換妻,我嫁他殘廢兄長登後位 從金鐘罩開始苟成武聖 本心即可 星魂不滅 廢土藏身處,從下水道開始升級 簽到玄天,我成了萬界守護者 我的係統是反骨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