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司的成立,如同在神都官場投下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帝國的每一個角落。狄仁傑手持聖旨,擁有巡查天下、先斬後奏之權,令無數貪官汙吏聞風喪膽,寢食難安。在初步整肅了京畿及周邊地區的吏治後,狄仁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遙遠、情況也更為複雜的劍南道。
劍南道,地處西南,山高林密,民族雜居,交通不便,曆來是朝廷治理的難點。近日常有密報稱,劍南道賦稅征收屢生事端,地方官奏報多有含糊之處,且境內官辦“銅官冶”產量連年驟降,卻報稱礦脈枯竭,其中疑點重重。
這一日,狄府書房內,狄仁傑正與李元芳、曾泰、張環、李朗等人研究劍南道地圖及相關卷宗。
“劍南道觀察使郭鴻瑾,出身太原郭氏,在劍南任職已逾十年。”曾泰指著卷宗道,“其人奏章圓滑,甚得朝中某些閣老賞識。但密報所言,其與本地豪強、尤其是掌控西南鹽鐵茶馬貿易的‘蜀中會’往來密切。”
“蜀中會?”李元芳皺眉,“聽起來像個商幫。”
“非是尋常商幫。”狄仁傑緩聲道,“老夫早年查閱舊檔,對此會略有耳聞。其勢力盤根錯節,不僅掌控西南經濟命脈,更與各地官員、甚至軍中將領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可謂手眼通天。劍南賦稅、銅官冶之事,若與此會有關,便絕不簡單。”
他手指點在地圖上一處位於崇山峻嶺中的標記:“銅官冶…朝廷重要的銅礦所在,近年產量銳減,卻報稱礦脈枯竭…元芳,你可知鑄造錢幣、軍械,皆需大量銅料?”
李元芳凜然:“大人是說…有人私采銅礦,甚至…私鑄錢幣軍械?”
“並非沒有可能。”狄仁傑目光深邃,“若真如此,其心可誅。”
他站起身,決斷道:“此行劍南,情況複雜,敵暗我明。我們依舊微服先行,查探虛實。元芳,你挑選三十名精銳,分批潛入劍南首府益州。曾泰,你精通賬目,重點查訪賦稅征收及銅官冶賬冊。張環、李朗,你二人負責聯絡我們在當地的暗樁,收集民間輿情,尤其是關於蜀中會和郭鴻瑾的風評。”
“是!”眾人領命。
三日後,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隊離開了洛陽。狄仁傑再次化名為收購藥材的北方富商“懷英老爺”,李元芳扮作護衛首領,曾泰是賬房,張環、李朗是夥計。一行人帶著藥材、布匹等貨物,踏上了前往劍南的漫長旅途。
一路翻山越嶺,越是深入劍南地界,景象與中原越發不同。山川壯麗,雲霧繚繞,民族服飾各異,語言也漸趨複雜。沿途可見官道年久失修,驛站破敗,而某些私設的關卡卻時有出現,收取“買路錢”,商旅百姓敢怒不敢言。
這日午後,商隊行至一處名為“野狼峪”的險要山路。兩側峭壁如削,僅容車馬勉強通過。
“大人,此地地勢險要,需小心些。”李元芳策馬靠近狄仁傑的馬車,低聲提醒。
狄仁傑撩開車簾,看了看地形,微微頷首。
就在商隊行至峪口最狹窄處時,忽聽前方一聲呼哨!緊接著,兩側山坡上猛地站起數十條黑影,手持弓弩刀斧,堵住了去路!
“呔!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一個滿臉橫肉、頭目模樣的漢子操著濃重的口音吼道。
張環、李朗立刻拔刀護在車隊前。商隊夥計們也紛紛拿起棍棒,緊張地對峙。
李元芳冷眼掃去,這些山匪看似凶猛,但站位雜亂,裝備也不統一,不像是有組織的軍隊,更像是嘯聚山林的毛賊。但他並未放鬆警惕,手已按在了鏈子刀上。
狄仁傑走下馬車,拱了拱手,語氣平和:“各位好漢,老夫乃北地藥商,途經寶地,些許心意,還請行個方便。”說著,示意曾泰取出一小袋銅錢奉上。
那匪首瞥了一眼錢袋,嗤笑道:“老頭兒,打發叫花子呢?看你車隊不小,留下三成貨物,放你們過去!否則,哼哼…”他揮了揮手中的鬼頭刀。
狄仁傑麵露難色:“好漢,這…這貨物皆是定金所購,若是短缺,老夫無法向東家交代啊…可否通融…”
“少廢話!”匪首不耐煩地打斷,“要麼留貨,要麼留命!”
眼看談不攏,李元芳眼中寒光一閃,正要動手。
突然,後方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呼喝聲!
“官兵來了!快跑啊!”不知誰喊了一聲。
那些山匪頓時一陣騷動,也顧不得搶劫了,發一聲喊,竟丟下狄仁傑等人,慌慌張張地向兩側山林中逃竄而去,轉眼間就跑得無影無蹤。
隻見後方煙塵起處,一隊約百人的官兵疾馳而來,盔甲鮮明,旗幟上繡著“劍南觀察使府”字樣。為首一名青年將領,身著校尉服色,麵容俊朗,眉宇間帶著一股英氣。
那隊官兵趕到近前,見現場一片狼藉,青年校尉勒住馬,目光掃過狄仁傑等人,沉聲問道:“爾等何人?可曾受傷?那些山匪呢?”
李元芳上前一步,代為答道:“回軍爺,我等是北地藥商,途經此地遇匪,幸得軍爺及時趕到,將匪徒驚走。多謝軍爺相助。”他言語客氣,卻暗自觀察著這隊官兵。他們出現的時機,未免太巧了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青年校尉看了看商隊規模,又看了看李元芳及其身後那些看似普通夥計卻隱隱透著精悍之氣的護衛,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慮,但很快便掩飾過去,抱拳道:“原來是客商。此地山匪猖獗,爾等需小心。本官乃劍南觀察使府麾下校尉裴文清,奉命巡山剿匪。既已無事,便儘快離開吧。”
“多謝裴校尉。”狄仁傑拱手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