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狄仁傑手持案卷,與李元芳、曾泰一同走向皇宮。沉重的宮門次第打開,仿佛開啟一道通往未知命運的關口。紫宸殿內,武則天早已端坐等候,兩旁侍立的張柬之等重臣個個麵色凝重,整個大殿彌漫著一股山雨欲來的壓抑氣氛。十日之期已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狄仁傑身上。
“臣狄仁傑,叩見陛下。”狄仁傑穩步上前,躬身施禮。
武則天鳳目微垂,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狄卿,十日之期已滿武環運遇刺一案,可有結果?”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將手中整理好的案卷高舉過頂:“啟奏陛下,臣已查明案件大致脈絡,真凶雖尚未最終歸案,但陰謀輪廓已清晰可見,幕後主使亦已浮出水麵!”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就連武則天也微微直起了身子:“講!”
狄仁傑從容不迫,開始陳述:“經臣查證,武環運遇刺,絕非簡單仇殺或李唐宗室作亂,而是一場精心策劃、意在攪亂朝綱、禍亂國家的巨大陰謀之一環!”
他首先從“洛河獻碑”的謠言破題,詳細說明了如何發現石碑係人為偽造、如何追查到散播謠言的潑皮與賭坊、以及如何通過資金流向鎖定武環運府上的管事周奎。“此舉之目的,乃是利用讖緯之言,動搖國本,製造朝野恐慌,為後續陰謀鋪墊。”
接著,他話鋒一轉,切入武環運遇刺案:“而武環運之死,正是此陰謀的第二步。凶手武功高強,熟悉王府布局,且有內應配合。臣已查明,王府管家實為內應,但在事發後迅速被滅口。現場遺留的刻有‘李’字匕首,乃是拙劣的嫁禍之術,意在激化武李矛盾,引發朝堂內亂。”
狄仁傑將醉仙樓夥計的供詞、香囊殘片、管家指甲中的香料痕跡、以及與周奎的單線聯係等證據一一呈上,並邏輯清晰地將其串聯起來:“所有線索,均指向一個以‘隆盛貨棧’為樞紐的暗中網絡。此貨棧勾結西域商隊,流通違禁香料、仿製宮廷織物,更作為指令傳遞、資金流轉的中樞。周奎、賭坊胡四、乃至自殺的司天監袁客師,皆與此網絡有關!”
提到袁客師之死,狄仁傑特意加重了語氣:“袁客師之死,絕非簡單的畏罪自殺!其遺書筆跡雖有模仿,但細節處仍有破綻。臣在其府中發現了同樣來源的西域香料痕跡!他的死,是幕後黑手為切斷線索、鞏固‘天意’假象的又一次滅口!”
最後,狄仁傑將矛頭直指核心:“綜合所有證據,臣斷定,這一係列事件——劍南赤烏銅流失、北疆契丹叛亂得神秘裝備、神都‘洛河獻碑’謠言、武環運遇刺、袁客師滅口——皆是同一龐大陰謀的不同表現!幕後主使,能量巨大,能操縱邊事、影響朝局、勾結外邦,其目的,便是要令我大周內外交困,政局動蕩,以期亂中奪權!”
狄仁傑的陳述條理清晰,證據鏈環環相扣,雖未直接點名最終主使,但已將陰謀的龐大與險惡揭露無遺。殿內群臣聽得心驚肉跳,竊竊私語之聲四起。
武則天麵色陰沉如水,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狄卿,依你之見,這幕後主使,究竟是何人?”
狄仁傑略一沉吟,他知道,此刻直接提及太平公主府的疑點,時機尚未成熟,且證據不夠確鑿。他選擇了一個更穩妥的說法:“陛下,幕後主使隱藏極深,行事狡詐,目前所有線索皆指向‘隆盛貨棧’及其背後的關係網。臣已查明貨棧賬房錢槐乃關鍵中間人,但其已在臣抓捕前聞風而逃。臣懇請陛下下旨,徹查隆盛貨棧所有往來賬目、人員背景,並通緝錢槐!同時,加強對北疆平叛大軍的後勤監察,嚴防有人再利用軍需做手腳。隻要截斷其資金、物資與信息通道,必能逼其現形!”
狄仁傑並未給出一個具體名字,而是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下一步行動方案。這既展示了他的調查成果,又避免了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引發政治風暴,顯得老成持重。
武則天沉默良久,銳利的目光掃過狄仁傑,又掃過殿內群臣。她深知狄仁傑所言非虛,這一連串事件背後必然有一隻巨大的黑手。狄仁傑在十日之內能查到如此程度,已屬不易。
“準奏。”武則天終於開口,聲音恢複了帝王的決斷,“即命狄仁傑全權負責,會同三法司,徹查隆盛貨棧一應事宜,全國海捕文書,緝拿錢槐!北疆軍需之事,由兵部、戶部協同督查,若有紕漏,嚴懲不貸!”
“臣,領旨謝恩!”狄仁傑心中暗暗鬆了口氣,這最關鍵的一關,總算暫時度過了。
退朝之後,張柬之等人圍攏過來,紛紛對狄仁傑的縝密推理表示欽佩,同時也對那隱藏的幕後黑手感到憂心忡忡。
狄仁傑卻無暇寒暄,他深知,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對手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如今打草驚蛇,對方必定會瘋狂反撲,或者更加隱蔽地銷毀證據。
“元芳,曾泰,”回到狄府,狄仁傑立即部署,“立刻行動,查封隆盛貨棧,控製所有賬目和人員!但需注意,對方很可能已有所準備,重點尋找暗格、密道以及被銷毀文件的灰燼!同時,發出海捕文書,畫影圖形,全力緝拿錢槐!”
“是!”
隨著狄仁傑的命令,一場針對隆盛貨棧及其背後網絡的全麵清查迅速展開。神都的天空,看似依舊,但一場更加激烈、更加隱蔽的暗戰,已然升級。狄仁傑站在風暴眼中,目光堅定。他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核心,而前方的道路,必將更加凶險。
喜歡神探狄仁傑第五部請大家收藏:()神探狄仁傑第五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