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鏑尖嘯,烽火燃城。
幽州北門方向傳來的喊殺聲與戰鼓聲如同洶湧的潮水,瞬間淹沒了整座城池。火光在夜空下蔓延,映照著驚慌失措奔逃的百姓麵孔,也映照著狄仁傑堅毅沉靜的臉龐。
孫滿倉被內衛粗暴地押下,他癲狂的笑聲仍在廳中回蕩,卻已帶上了窮途末路的絕望。他最後的指望,那支理應裡應外合、一舉拿下幽州的契丹奇兵,似乎並未能如預想般瞬間摧垮城防。
“諸位!”狄仁傑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壓過了外麵的喧囂,傳入每一位驚魂未定的官員耳中,“孫逆伏法,然外敵當前!幽州乃北疆屏障,一旦有失,則河北震動,社稷危殆!此刻,非是惶恐之時,需上下同心,共禦外侮!凡守土抗敵者,無論過往,皆為功臣!凡臨陣脫逃、勾結外敵者,立斬不赦!”
他目光如電,掃過眾人,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心。一些原本與孫滿倉有所牽連、心中忐忑的官員,見狄仁傑並未立即清算,反而給予戴罪立功之機,心下稍安,也燃起了一絲血性。
“願聽狄閣老調遣!”以幾名素來忠直的將領為首,眾官紛紛躬身領命。
狄仁傑當即下令:“王將軍!你即刻率本部兵馬,增援北門,務必守住!李司馬,你負責穩定城內秩序,撲滅火災,抓捕趁亂造謠、縱火之宵小!張參軍,速去清點府庫,將箭矢、滾木擂石、火油等守城器械,全力運往北門!其餘人等,各司其職,安撫民心!”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確,如同定海神針,讓混亂的場麵迅速變得有序起來。官員將領們領命而去,各自奔赴崗位。
“元芳!”狄仁傑看向身旁戰意昂揚的李元芳。
“末將在!”
“你率內衛精銳,坐鎮城中,既是預備隊,亦要負責清除城內可能存在的契丹內應,尤其是那些試圖打開其他城門接應外敵的叛徒!同時,保護好沈韜等傷者及重要證物!”
“是!大人,您……”李元芳更想護衛在狄仁傑身邊。
狄仁傑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投向喊殺聲最烈的北門方向:“本閣要去城樓。”
“大人!城樓危險!”李元芳急道。
“主帥親臨,方能激勵士氣。”狄仁傑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反駁的力量,“況且,我需要親眼看看,契丹人的虛實,看看那位‘王爺’的手筆!你放心,有眾將士在,本閣無虞。”
說罷,狄仁傑在李元芳擔憂的目光和一小隊內衛的護衛下,大步向驛館外走去,登上了早已備好的馬車,直驅北門。
北門城樓,已然是一片修羅戰場。
契丹騎兵來得極快,顯然早已在附近潛伏多時。他們借著夜色掩護,試圖發動突襲,幸得守城將領警惕,及時關閉城門,放下了千斤閘。此刻,城下火把如龍,數以千計的契丹騎兵下馬,扛著簡陋的雲梯,如同蟻附般向上攀爬。箭矢如同飛蝗般從城下射來,壓製著城頭的守軍。
守軍將士倚靠著垛口,用弓弩還擊,將滾木擂石奮力砸下,慘叫聲、兵刃碰撞聲、戰鼓號角聲混雜在一起,震耳欲聾。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和硝煙味。
狄仁傑登上城樓,一身紫袍在火光和血光中格外醒目。守城將士見朝廷閣老親臨險境,無不精神大振,呼喊聲、拚殺聲更加猛烈。
“狄閣老!您怎麼上來了?這裡太危險!”一名渾身浴血的校尉急忙過來勸阻。
“將士們在此浴血,本閣豈能安坐後方?”狄仁傑擺手製止他,快步走到垛口前,不顧身邊嗖嗖飛過的流矢,凝神向下望去。
契丹人攻勢凶猛,顯然誌在必得。他們的裝備雖不如唐軍精良,但悍勇異常,前赴後繼。狄仁傑注意到,在攻城部隊的後方,有一小隊人馬簇擁著一個身著華麗皮裘、頭戴鷹羽冠的首領,正在指手畫腳,應是此次攻城的統帥。
“我們的傷亡如何?”狄仁傑問身邊的校尉。
“回閣老,弟兄們死傷不小,但還能支撐!契丹人想一口氣拿下幽州,也沒那麼容易!”校尉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汙,咬牙道。
狄仁傑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城頭,看到守軍雖然英勇,但箭矢消耗極快,滾木擂石也漸漸不足,持續下去,情況不容樂觀。
“傳令,節省箭矢,放近了再射!將城內搜集到的火油集中起來,聽我號令!”狄仁傑沉聲道。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當契丹人又一次嚎叫著湧到城下,架起雲梯時,狄仁傑看準時機,猛地一揮手:“倒!”
早已準備好的守軍將士,將一鍋鍋燒得滾燙的火油順著城牆潑下!黏稠滾燙的火油劈頭蓋臉地澆在攀爬的契丹士兵身上,頓時引起一片淒厲的慘嚎。
“放火箭!”狄仁傑再次下令。
數十支點燃的箭矢呼嘯著射向城下沾滿火油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