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神都各坊陸續燃起燈火,尤其是通往皇城端門的禦街之上,早已是火樹銀花,亮如白晝。上元燈會,如期而至。百姓們扶老攜幼,摩肩接踵,湧向街頭,試圖用節日的歡騰驅散白日裡水井投毒事件帶來的些許陰霾。笑語喧嘩,絲竹管弦之聲漸起,掩蓋了暗流之下的洶湧。
狄府書房內,氣氛卻與外麵的喜慶格格不入。
李元芳與如燕均已返回,身上還帶著奔波後的風塵與疲憊。
“大人,端門廣場可疑人員已全部擒獲,共十七人,搜出大量內藏暗紅色粉末的琉璃瓶,均已妥善封存。廣場水源也已派可靠之人把守。”李元芳稟報。
“叔父,祆祠已徹底清查,地道通往坊外一處荒宅,應是穆貝德預留的逃生之路,現已封鎖。祠內所有文書、器物正在整理,那祭壇火焰已被撲滅,燃料確係摻雜了赤須藤等毒物。”如燕補充道。
狄仁傑靜坐案後,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那枚冰冷的“七星水門鑰”。穆貝德雖死,水井投毒雖被部分阻止,端門的隱患雖被拔除,但他心中那份不安卻愈發濃重。太順利了……從找到祆祠到拿下穆貝德,似乎太過順利。對手布局如此深遠精密,豈會沒有後手?穆貝德臨死前那“儀式已經開始”的詭異笑容和“無處不在”的低語,絕非虛張聲勢。
“無處不在……”狄仁傑反複咀嚼著這四個字。除了水源、燈火,還有什麼能稱得上“無處不在”?是……空氣?不,投毒空氣範圍難以控製。是……人?
一個更可怕的念頭驟然浮現!
那些被抓獲的攜帶毒瓶者,那些混入人群的漕幫分子,甚至……那些可能被收買或蠱惑的底層官吏、兵卒?如果“影子”並非單指穆貝德一人,而是一個網絡,一種滲透呢?穆貝德隻是這個網絡的核心祭司,而執行者,則如同無數細小的“影子”,散布在神都的各個角落!
“元芳,那些被抓的人,審訊可有結果?他們受誰指使?最終指令是什麼?”
李元芳麵露難色:“這些人皆是死士,或是被重金收買,或是被邪說蠱惑,口徑一致,隻言待燈火最盛時,將瓶中毒粉撒入人群或水源,製造最大混亂,其餘一概不知。”
製造混亂……這是表象。在極度的混亂中,他們真正要掩蓋的,或者說,真正要實施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就在這時,一名宮中內侍匆匆而至,帶來陛下口諭:為安民心,顯盛世氣象,陛下將於今夜駕臨端門城樓,與民同樂,觀賞燈舞,令狄仁傑伴駕左右。
陛下要親臨端門!狄仁傑心頭猛地一沉!這是否也在對手的計算之內?若陛下在端門遇襲,或者哪怕隻是受驚,所造成的震動,將遠超任何水源投毒!
“更衣,備轎,入宮!”狄仁傑立刻下令。
他必須守在陛下身邊!同時,他快速寫下幾道手令交給李元芳與如燕:“元芳,你持我令符,可調動部分北衙禁軍,混入端門樓下觀燈人群,重點監控所有可能靠近陛下的通道、製高點!如燕,你協調我們所有的人手,繼續在全城範圍內,尤其是各王府、官署、糧倉附近巡查,發現任何異常,立即示警,可先斬後奏!”
“是!”
端門城樓,燈火輝煌,旌旗招展。武則天端坐於城樓正中的華蓋之下,身著隆重的禮服,麵色平靜,俯瞰著樓下廣場上如潮的百姓和絢爛的燈舞。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太子、相王等皇室成員亦在其列。表麵看來,一派祥和喜慶。
狄仁傑立於武則天側後方,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城樓上下、廣場四周。他注意到,太子李顯神色有些惴惴不安,相王李旦則一如既往的沉靜。百官之中,亦有不少人目光閃爍,交頭接耳,不知在議論白日變故,還是另有所想。
樓下的歌舞喧囂震天,巨大的燈輪緩緩轉動,噴吐出絢麗的火焰,引得百姓陣陣歡呼。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然而,狄仁傑心中的警兆卻越來越強。他借步走到城樓邊緣,仔細觀察。廣場人群雖眾,但在金吾衛和禁軍的維持下,秩序尚可。李元芳安排的人手也已就位,隱在暗處。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穆貝德已死,投毒者大部被抓,漕幫據點被端,閻則先、李昭德皆已伏誅……對手還能從哪裡發動致命一擊?
他的目光無意間掃過城樓之上那些侍立的宮女、內侍,還有負責護衛的羽林軍士。這些人……是否絕對可靠?“無處不在”的陰影,是否也已滲透至此?
就在此時,樓下的燈舞進入了高潮部分。數十名戴著猙獰麵具、手持火把的“儺舞”者,踩著鼓點,做出各種驅邪祈福的動作,火焰在他們手中上下翻飛,引得觀眾陣陣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