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穹宗的建立,以無可爭議的力量震懾了人心,暫時統合了意誌。然而,林宸與基地管理層深知,僅靠權威和少數精英,無法支撐一個文明在異星的長期發展和應對未知挑戰。火星的未來,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科學家、工程師——不僅數量要夠,成長速度更要快。
傳統的教育模式,哪怕結合了“太虛”網絡的高效信息傳遞,對於從零開始培養一個合格的專業人才,依然需要長達十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火星,等不起。新生代“星啟”們等不起,亟待擴張的基地建設等不起,那隱藏在紅色紗幔下的未知威脅,更不會等待。
於是,一項被列為最高優先級的絕密計劃——“啟智計劃”,在宗門成立後不久,正式啟動了。其核心目標,直指人類學習方式的革命性突破:繞過漫長的感官輸入與理解內化過程,直接將知識“灌輸”進入大腦。
項目由科學官艾莉卡·科赫博士與陣法長老墨衡共同牽頭,彙聚了神經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能量學、符文陣法學等領域的頂尖人才。林宸親自定下基調:非植入式、安全性優先、漸進式應用。
最初的設想五花八門。有科學家提出納米機器人神經網絡接口,但被以技術風險和高昂成本否決;有陣法師建議直接進行“醍醐灌頂”式的神念傳輸,但被林宸否定——高階修士對低階修士如此做都風險極大,何況對普通人,極易造成不可逆的神魂損傷。
經過無數次激烈爭論和模擬推演,最終確定的方案,是科學與玄學的一次深度嵌合:“神念接駁係統”。
該係統的主體是一個名為“問道”的特殊艙室。艙室內壁銘刻著極其複雜的複合陣法,既有彙聚和穩定靈能的“靜心陣”、“凝神陣”,也有負責信息編碼與流轉的“神念衍化陣”。艙室核心,則是一台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存儲著需要灌輸的海量知識包,並將其轉化為一種特殊的、可供陣法識彆和調製的信息流。
受試者進入艙室後,佩戴上一個非接觸式的、布滿微型傳感器和導能符文的頭環。頭環並不直接接觸大腦,而是通過感應腦電波和釋放經過精確調製的靈能信號,與艙內陣法產生共鳴,從而在受試者周圍形成一個臨時的、高度可控的“信息能量場”。
這個過程,被墨衡長老比喻為“不以瓢取水,而以池養魚”。不強灌,而是營造一個知識高度富集的環境,引導大腦自身以極高的效率去吸收和理解。
理論完美,實踐卻步步維艱。
首批誌願者是十名學習能力強、意誌堅定的年輕工程師和科學家。第一次小型試驗,目標僅僅是灌輸一門外語的基礎詞彙和語法結構。
試驗開始,陣法啟動,量子計算機運行,幽藍的光芒在艙室內流轉。
十分鐘後,艙門開啟。五名誌願者興奮地走出來,幾乎可以流利地進行基礎對話,效果驚人!然而另外五人,卻臉色蒼白,嘔吐不止,抱怨劇烈的頭痛和眩暈感,仿佛大腦被強行塞入了無數碎片,短時間內什麼也記不起來。
“信息流強度過高,大腦海馬體和處理速度不匹配!”神經科學家看著實時監測數據,判斷道,“陣法對個體差異的適應性不足。”
緊接著又發現,部分誌願者在隨後幾天出現了短暫的記憶紊亂,比如混淆實驗前後的日常細節,甚至有人短暫忘記了自己的門禁密碼。
“副作用出現了。”“傳統學習派”的代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也是客卿)立刻站出來發聲,“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理解、思考、質疑、融會貫通的過程!這種填鴨式的灌輸,就算成功,培養出的也隻是人形圖書館,失去了學習的真諦和創造的靈魂!”
支持“技術飛躍派”的科學家則反駁:“火星沒有時間讓我們慢悠悠地‘陶冶情操’!我們需要的是立刻能上手工作的工程師、醫生、操作員!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談優化創新!”
“這是扼殺人類的可能性!”“這是生存下去的必然選擇!”
爭論從實驗室蔓延到會議室,甚至餐廳。基地內部分裂出了明顯的派係。許多人擔心,這種技術一旦成熟,是否會被強製推廣?自己的後代是否會失去選擇的自由,變成隻知道數據的“知識容器”?
林宸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隻是要求項目組:“解決副作用,評估長期影響。安全性、有效性,缺一不可。”
項目組壓力巨大。艾莉卡團隊日夜分析腦波數據,優化信息流編碼模式,試圖找到大腦接收的“黃金頻率”。墨衡則帶領弟子不斷微調陣法,使其能量場更加柔和,更能適應不同個體的精神波動。他們甚至引入了修行中的“觀想”法門,讓受試者在灌輸前進入深度放鬆和高度專注的狀態,以更好地接收信息。
經過數十次小規模迭代試驗,副作用被逐漸控製在可接受範圍內——通常是輕微的頭痛和短時間疲勞,嚴重不良反應率下降到了5以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時,第一批在火星孕育誕生的嬰兒包括星啟在內)即將度過嬰兒期,他們的教育問題迫在眉睫。而基地擴張也急需大量中級技術人才。
時機似乎成熟了。
林宸最終拍板:進行首次百人規模的應用試驗,對象包括五十名三至五歲的火星新生兒,以及五十名自願報名的、基礎素質良好的青年基地成員涵蓋部分非華夏裔)。知識包內容包括:基礎漢語聽讀說寫)、數學、物理、化學常識、火星生存安全守則、以及一門專業技能基礎如機械原理、電路基礎、初級編程等)。
試驗日,“問道”艙室外氣氛凝重。百名受試者幼兒由其父母陪伴)依次進行最後的身體檢查和心理評估。反對派代表在外麵默默拉起了小小的抗議標語,被安全人員禮貌地請到隔離區外。
首先進行的是青年組。五十人分成五批進入擴建後的大型“問道”艙室。
能量光芒亮起,陣法低鳴。外麵的人通過監控屏幕,能看到受試者們臉上浮現出各種表情:專注、驚訝、偶爾一絲痛苦,但大多很快平複。
兩小時後,第一批青年走出。他們的眼神有些恍惚,但很快恢複清明。隨後的測試令人震驚:他們幾乎完美掌握了灌輸的知識,能夠流暢閱讀技術手冊,進行複雜計算,甚至就專業問題展開討論!仿佛經過了數年刻苦學習一般!
成功!而且是大規模的成功!
歡呼聲首先從項目組和支持者中爆發出來。
然而,喜悅並未持續太久。在最後一批青年受試者中,出現了意外。
一名名叫卡洛斯的拉丁裔青年工程師,在走出艙室後突然情緒失控,發出非人的尖叫,雙手死死抱住頭部,倒地劇烈抽搐!醫療組立刻上前急救,卻發現他不僅頭痛欲裂,更出現了嚴重的認知混亂——他將自己識彆為一台機器,不斷重複著二進製代碼,並試圖攻擊靠近他的人!
強行鎮靜後,卡洛斯陷入了深度昏迷。腦掃描顯示,他的大腦皮層出現了異常活躍和紊亂的信號,部分區域甚至有輕微出血點!
幾乎同時,幼兒組也傳來了壞消息。一名三歲的小女孩在灌輸過程中突然啼哭不止,灌輸中斷後,她對之前已學會叫“媽媽”產生了恐懼,拒絕發出任何聲音,經檢查出現了短暫的自閉傾向。
氣氛瞬間從狂喜跌入冰點。
反對派的聲音立刻高漲起來:“看看!這就是代價!我們是在創造天才還是在製造悲劇?!”“立刻停止這種反人性的實驗!”“誰該為卡洛斯和那個孩子負責?!”
支持派則試圖辯解:“任何新技術都有風險!總體成功率是95!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可能是個體差異,或者是知識包編碼還有瑕疵……”
項目組陷入了巨大的自責和輿論壓力之中。艾莉卡和墨衡臉色鐵青,緊急排查事故原因。
林宸親自查看了卡洛斯和那名女童的情況。他的神識深入探查,發現卡洛斯的大腦並非物理性損傷,而是某種信息過載導致的神魂震蕩和自我認知錯亂;女童則是稚嫩的心神受到了過度衝擊。
“暫停大規模推廣。”林宸下令,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集中力量研究事故原因,優化安全協議。尤其是對幼兒,必須采取更保守、更循序漸進的方案。”
他看向昏迷的卡洛斯和驚恐的女童,又看了看那些因為獲得知識而煥然一新的其他受試者,目光深邃。
“啟智之路,乃逆天而行,如履薄冰。然,亦是我輩不得不行之路。”
“非為取代學習與思考,乃為縮短積累之過程,騰出更多時間,用於真正的創造與探索。”
他的話暫時平息了爭論,但裂痕已然產生。信任的建立需要漫長的過程,而摧毀隻需一瞬間。
“人機合一”的未來,仿佛一片廣闊而誘人的星海,但通往那裡的道路,卻布滿了暗礁與漩渦。第一次百人試驗,在顯著的成功與刺眼的失敗交織中,落下了帷幕。它所引發的關於知識、人性、倫理與未來的思考與爭論,才剛剛開始。
喜歡星穹修煉者請大家收藏:()星穹修煉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