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火花已然點燃,但要將“構建交互界麵”這一理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則需要將其融入具體的修煉實踐之中。接下來的數日,林宸幾乎將自己完全封閉在了臨時整理出的靜室之內。全息投影上,《星璿築基篇》的殘篇圖譜與地球內家拳,尤其是太極拳的理論精髓,以及陳宇、孫莉等人提供的能量數據和生理模型,不斷在他腦海中碰撞、交織、融合。
他時而凝立不動,如同老僧入定,指尖卻有無形的靈氣在極細微地顫動、模擬著各種運行路徑;時而緩慢起手,演練著太極拳的各式架子,尤其是其中蘊含至深的“纏絲勁”,體會著那種螺旋纏繞、化勁導引的意境;時而又在光屏上飛快地演算、勾勒,修改著能量運行模型的細節。
室外的人能感受到那間靜室內時而傳出的凝滯氣息,時而又變得圓轉靈動,仿佛有無形的氣流在室內盤旋。沒有人去打擾他,所有人都知道,林宸正在進行的,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是在為所有人蹚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
終於,在第三天黎明,第一縷熹微的晨光透過舷窗,灑落在靜室門口時,門被從裡麵拉開了。林宸走了出來,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但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仿佛有星漩在其中生滅。
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員。沒有多餘的寒暄,他直接站在眾人麵前,聲音雖然沙啞,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確定:
“經過反複推演和初步驗證,《星穹初引訣》的第一篇——導引術,已成。”
一句話,讓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目光灼灼地聚焦在他身上。
林宸沒有直接展示具體的行功路線,而是先闡述了核心原理:“我們之前已經明確,築基之初,在於‘構建界麵’,而非‘強納靈氣’。如何構建?關鍵在於一個字——‘旋’。”
他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一縷淡得幾乎看不見的星輝靈氣在他掌心上方浮現。這縷靈氣並未直來直去,而是以一種極其緩慢、柔和的速度,自行旋轉起來,形成了一個微小的氣漩。
“看,‘星璿靈氣’,其名已揭示了它的部分本質——它天然具有‘旋’的特性。而我們地球太極拳的‘纏絲勁’,其核心亦是‘旋’——以螺旋之勢,化掉外力,引導勁力。”林宸的聲音帶著一種洞察本質的清明,“所以,我們的導引術,便是要以‘旋’為引,以‘纏’為用!”
他掌心的氣漩緩緩擴大,散發出一種圓融、包容而又帶著一絲牽引力的氣息。
“《星穹初引訣》第一篇:導引術,其核心目的,便是通過特定的九個基礎動作,配合獨特的呼吸法門與‘星漩觀想法’,讓我們初步學會以‘旋’的方式,極其緩慢地引導微量靈氣,接觸、衝刷、溫養我們體內最基礎、最堅韌的幾條主經脈。這個過程,不是為了積累靈氣,而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逐漸熟悉、適應靈氣,並初步建立起那個至關重要的‘交互界麵’。”
他目光掃過眾人,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渴望與鄭重。
“下麵,我將詳細講解這九個基礎動作,以及對應的呼吸與觀想要點。所有人,仔細聽,認真記,有任何不明之處,立刻提出。此法初創,需集思廣益,共同完善。”
眾人屏息凝神,如同最虔誠的學生。
第一式:起手·星輝映照
·動作: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膝微屈,身形中正,頭懸頂,含胸拔背,雙臂自然下垂。隨後,雙臂極其緩慢地由身體兩側向前、向上抬起,掌心相對,如捧虛球,抬至與肩同高。
·呼吸:吸氣時雙臂抬起,意念引導外界稀薄靈氣如星輝般向自身彙聚;呼氣時,動作微頓,意念穩固周身氣息。
·觀想:想象自身立於無垠星空之下,周身毛孔張開,如同星辰,與周天星輝遙相呼應,引動微不可查的星璿靈氣,如光塵般向自身彙聚。
·要點:動作務必緩慢、均勻,重在感知和意念,而非力量。感受雙臂抬起時,肩、肘、腕關節的鬆柔與氣息的流動。
第二式:環抱·星漩初成
·動作:接上式,掌心相對的雙手,以肘帶手,極其緩慢地向內、向下劃弧線,如同在胸前環抱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球體,最終雙手置於丹田前方,十指相對,掌心虛空。
·呼吸:吸氣時雙手環抱,意念將彙聚而來的星輝靈氣攏向胸前;呼氣時,雙手下沉至丹田,意念引導攏來的靈氣在胸前初步形成一個極其微弱、緩慢旋轉的氣漩。
·觀想:想象胸前有一個微小的星漩正在形成,它緩慢旋轉,將彙聚而來的星輝靈氣稍稍理順,濾去其中的燥意。
·要點:環抱時,胸背要圓,仿佛真抱一球,感受氣機的包裹感。星漩的旋轉在意念,不在形體。
第三式:托舉·靈引天樞
·動作:接上式,虛抱的雙手掌心緩緩向上翻轉,如同托舉重物,沿任脈路線極其緩慢地向上托起,經過膻中,直至眉心前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呼吸:吸氣時雙手托舉,意念引導胸前那微弱的星漩隨之上升,並不斷從外界汲取微量靈氣加入;呼氣時,動作微頓,意念穩固上升的星漩。
·觀想:想象那微小的星漩如同被無形之手托起,沿著身體中線緩緩上升,漩渦的中心仿佛指向天空的北鬥中樞,引動一絲天星之力。
·要點:動作需輕靈,仿佛真有一縷氣在掌下被托起,不可用僵力。注意力集中在星漩的上升軌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