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魄的蛻變與築基篇的穩步推進,為團隊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信心。然而,林宸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深遠的地方。臨時基地周邊的靈氣雖然比地球濃鬱,但相較於《星璿築基篇》中所描述的那種“靈氣如潮,奔流不息”的修煉聖地,依舊顯得稀薄而散逸。依靠這種環境,弟子們築基尚可,但想要快速精進,尤其是為未來更深層次的修煉打下根基,無異於杯水車薪。
他將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座沉寂的上古遺跡,以及周明軒教授破譯出的那些零碎信息。“啟明星”、“靈能脈絡”、“節點”……這些詞彙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旋、組合。
“啟明族能發展出如此輝煌的文明,個體擁有那般強大的力量,絕非僅僅依靠空氣中遊離的靈氣。”林宸在核心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推斷,“遺跡信息中多次隱晦提及的‘靈能脈絡’,很可能是一種我們尚未發現的、更高效、更集中的能量來源。”
他的想法得到了陳宇等科學家的支持。陳宇調出全球啟明星)的地質掃描數據和能量分布圖,雖然粗糙,但能看出一些模糊的能量聚集趨勢:“隊長說得有道理。如果我們將空氣中遊離的靈氣看作地表水流,那麼可能存在的地下‘靈能脈絡’,就是滋養整個星球生態的‘地下暗河’甚至‘江河主乾’!找到它,占據它,我們的修煉速度將發生質的飛躍!”
理論方向確定,接下來便是實踐。林宸並未急於向外大規模探索,而是首先著眼於內部提升感知。
在每日的集體修煉結束後,他增加了一項新的功課——環境靈氣感知訓練。
所有弟子,無論是否築基,都被要求靜坐在山穀中,暫時放下對體內氣漩的運行,將意念完全向外擴散。
“收斂心神,勿守丹田,放開你們的靈覺。”林宸的聲音引導著眾人,“不要去‘抓取’靈氣,而是去‘感受’它們。感受風中的流轉,感受陽光下的躍動,感受大地深處的沉凝……去體會這天地間,靈氣自然的流向。”
起初,弟子們一片茫然。習慣了內視和引導,這種完全放空的感知讓他們無所適從。但在林宸耐心的引導和蘇婉、秦虎等率先找到感覺的人的示範下,漸漸地,一些人開始捕捉到那玄妙的韻律。
“隊長!我好像感覺到了……東麵的靈氣,似乎比西麵更‘活’一些?”一名弟子不確定地彙報。
“我感覺腳下的土地深處,有一種很厚重、很緩慢的流動感……”另一名土屬性氣漩的弟子分享著自己的發現。
林宸對此一一給予肯定和指導:“很好!記住這種感覺。個人修煉,非是閉門造車。我們吸納靈氣,強化己身,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天地,融入天地,乃至運用天地之力。將個人微小的氣漩,與這磅礴的天地能量場建立聯係,哪怕隻是最初步的感知,對你們的心境和未來的道路,都有無窮裨益。”
這種將個人與天地連接的教導,為弟子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他們意識到修煉的格局遠不止於自身的強大。
與此同時,實驗室裡,一場技術攻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陳宇帶領著技術團隊,結合遺跡中獲取的部分能量感應技術、地球的量子傳感原理,以及林宸對靈氣本質的理解,開始研發一種專門用於探測地下靈能脈絡的裝置——“靈脈探針”。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他們嘗試將一枚純淨的、由修煉者凝聚的靈氣結晶源自林宸)作為核心感應元件,並將其與能夠放大微觀能量波動的超導材料結合後,轉機出現了。
第一代“靈脈探針”原型機,像一個複雜的金屬羅盤,中心鑲嵌著那枚散發著微光的靈氣結晶,周圍環繞著密密麻麻的感應線圈和能量指示符。
當陳宇小心翼翼地啟動探針,並將其指向不同方向時,探針中心的靈氣結晶發出了強弱不一的輝光,周圍的指針也開始微微偏轉。
“有反應了!”陳宇激動地喊道。
他們帶著探針在基地周邊進行測試。探針的反應清晰地指示出,空氣中靈氣的流動並非完全隨機,而是存在著一些模糊的“流向”,如同被無形的河道約束著。
順著這些“流向”進行追蹤,探針的反應越來越強烈。當他們來到距離基地約五十公裡外的一處巨大山脈腳下時,手中的靈脈探針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反應!
中心靈氣結晶爆發出刺目的光芒,周圍的指針瘋狂旋轉數圈後,死死地指向山脈深處的某個方向,發出持續的、低沉的嗡鳴聲。就連不需要探針,僅憑自身靈覺感知的林宸和蘇婉,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前方那片區域的地下,仿佛沉睡著一條能量的巨龍,磅礴、浩瀚、精純的能量波動即便隔著厚重的岩層,也讓人心生震撼。
“就是這裡!”林宸目光灼灼地望向山脈深處,語氣中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與一絲敬畏,“這條靈能脈絡的強度遠超想象!其核心節點散發出的能量反應,比我們臨時基地周邊的環境濃度,高出百倍不止!”
發現新天地的興奮,如同電流般傳遍整個團隊。他們仿佛一群在沙漠中跋涉已久的旅人,終於看到了遠處那片鬱鬱蔥蔥、水草豐美的綠洲。那不僅僅是一個能量源,那將是他們未來的根基,是“星穹”之名真正的寄托所在!
地脈尋蹤,終有所獲。一條通往更快、更強修煉之路的大門,已然在他們麵前,露出了一道縫隙。
喜歡星穹修煉者請大家收藏:()星穹修煉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