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員的設備突然震動起來。
屏幕上跳出一行醒目的文字:【境外ip嘗試接入本地節點,疑似黑客信號源】。
陳硯舟低頭瞥了一眼,隨即抬眼掃視人群。他的目光最終落在角落——一個戴著黑色兜帽的年輕人正蹲在地上,手指在一台巴掌大的終端機上飛快敲擊。
就是他。陳硯舟心裡有了數。
他沒有作聲,隻是將最後一塊鍋貼皮捏在指尖,輕輕一彈,讓它落在鐵板邊緣。油星應聲濺起,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聲音仿佛是個信號。
兜帽男猛地抬頭,與陳硯舟的視線在空中相遇。兩人沒有言語,卻都心領神會。
陳硯舟從圍裙口袋裡取出u盤,走到年輕人麵前,直接塞進他手裡。
鍋貼上的指紋數據,熱力圖,還有趙德利藏u盤的畫麵,全在裡麵。他說,能傳出去嗎?
年輕人點頭:能,但得走暗網。
那就走。
一旦上傳,就收不回來了。而且誰都能看到。
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到。
年輕人嘴角微動,插上u盤開始操作。
幾秒後,進度條緩緩爬升:1……5……12……
突然,紅燈亮起。
被攔截了。年輕人皺眉,趙德利啟動了遠程防火牆,封鎖了所有出境通道。
陳硯舟紋絲不動。
宋小滿站在鍋邊,凝視著那塊焦黃的鍋巴。她伸手夾起,熱氣燙手,卻絲毫沒有鬆開。
她想起剛才三百多人排隊買鍋貼的情景,想起老大爺念證據時顫抖的聲音,想起那個女人哭著訴說自家麵館被強拆那天,連一碗熱湯都沒能喝上。
她閉上眼睛,將鍋巴往空中一拋。
數據鍋巴,顯形!
鍋巴在半空中炸開,碎裂成無數片,每一片都泛著微光。它們沒有落地,反而懸停在半空,自動拚接起來。
一條曲折的線路緩緩成形,帶著時間標記和地址跳轉記錄,如遊蛇般盤繞上升。
這是......年輕人瞪大眼睛。
趙德利洗錢的區塊鏈路徑。宋小滿說,離岸公司、跳轉賬戶、資金歸集點,全在這條鏈上。每一筆都標了時間戳,誰也改不了。
年輕人立即調整程序,將這條路徑嵌入傳輸包。
進度條重新啟動:30......45......67......
可就在這時,市場的路燈全部熄滅。
不隻是路燈。
所有手機屏幕變黑,直播中斷,連技術員的中繼器也閃爍了幾下,徹底死機。
趙德利站在遠處,冷笑一聲:斷電。整個片區,一分鐘內不會恢複供電。
他以為這樣就能掐斷證據的傳播。
但他不知道,陳硯舟早就準備好了備用方案。
陳硯舟點燃灶台的餘火,火苗竄起,照亮他半邊臉龐。他端出一口小鍋,倒入清水,將鍋貼殘渣、終端導線碎片,還有一小撮銅鈴鐺的粉末一並扔進鍋裡。
水開始沸騰。
他沉默不語,隻是凝視著湯麵。
十秒後,湯麵上浮起點點光斑。
越來越多。
如繁星閃爍。
卻又不同於星光。
年輕人湊近細看,倒吸一口涼氣:這些是......ip節點?!
沒錯。
湯麵上浮現的是全球各地正在接入數據流的獨立記者、公益組織、反貪機構的連接信號。它們自發響應,形成鏡像備份網絡,正在交叉驗證證據的真實性。
83.6同步率......還在上漲!年輕人聲音發顫,這湯......它自己在尋求外援!
進度條瞬間跳到97,卻在此刻卡住。
最後一步需要係統確認。
可沒電,沒網,如何確認?
陳硯舟端起鍋,輕輕往地上一倒。
湯水灑出,卻沒有散開。
它在地麵鋪展,凝結成一層透明薄膜,上麵動態顯示著全球舉報同步畫麵——紐約有記者在推特轉發,倫敦的ngo正在開會討論,東京電視台臨時插播新聞快訊。
這就是確認。陳硯舟說。
進度條衝上100。
【數據包已提交,接收方:國際反貪聯盟、聯合國監察署、全球媒體共享庫】
年輕人笑了:成了。證據鏈永久存檔,加密分布式存儲,沒人能徹底刪除。
他拔下u盤,轉身欲走。
臨走前回頭說了一句:我叫阿信。三年前你給我吃過一碗青菜羹,我說這輩子不會再碰電腦。現在我知道,有些事,不能逃避。
說完,他消失在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