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舟目送那個西裝筆挺的男人走向櫃台,腳步不緊不慢。他沒動彈,也沒作聲,隻是將手裡的麵團輕輕按進發酵箱,合上蓋子,隨手抹了把台麵。
轉身往廚房走去時,他的目光落在宋小滿身上。姑娘正低著頭,手指用力揉搓著麵團,額前的碎發被汗水黏在皮膚上,肩膀繃得緊緊的。
“還在想昨天那位老爺子?”陳硯舟靠在操作台邊,聲音放得輕緩。
宋小滿點點頭,沒抬頭:“他說夢見了媽媽給的撥浪鼓……可我們做的麵點,還沒法讓他一嘗就能說出名字來。”
陳硯舟看了眼發酵箱裡微微鼓起的麵團,沉默片刻,說:“那就做個能‘響’的。”
宋小滿一愣,抬起眼來。
陳硯舟沒多解釋,走到調料架前,取了藍莓粉和黑芝麻粉,倒進一個小碗。“健腦的食材,配上小時候的玩意兒,試試看。”
宋小滿明白了。她深吸一口氣,開始重新調配麵糊。兩人不再說話,一個調粉,一個揉麵,動作自然而默契。
天剛蒙蒙亮,第一籠“回憶饅頭”就上了蒸鍋。麵團被捏成小小的撥浪鼓、鐵皮青蛙、滾鐵環的模樣,刷了層薄薄的食用色素,紅的鮮亮,綠的青翠,蒸出來一個個圓潤可愛,透著童年的天真。
陳硯舟守在灶前,一邊照看火候,一邊在心裡琢磨著什麼。他沒刻意去催動什麼係統,隻是像往常一樣,想著那些老物件帶來的溫度——不是誰都能記住的往事,但隻要記得,嘴角就會不自覺地上揚。
第一籠出鍋時,晨光正好透過窗欞照進來,饅頭表麵泛著柔和的光澤。
第一位客人是一對母女。女兒五十出頭,攙著年過七旬的老父親慢慢挪進來。老人眼神渾濁,步履蹣跚,嘴裡不停嘟囔著含糊的字句。
“爸,今天咱們吃個新鮮的。”女兒柔聲說著,把老人安頓在靠窗的座位。
宋小滿端著托盤走過去,蹲下身,把一個小小的紅色撥浪鼓饅頭放在老人麵前。“爺爺,您小時候玩過這個嗎?它會唱歌呢。”
老人皺起眉頭,手往後縮了縮。
女兒緊張地看著,大氣不敢出。
宋小滿不急不躁,又取出一個鐵皮青蛙造型的,輕輕擺在桌上,用筷子輕輕一碰,發出細微的“哢噠”聲。
老人的目光忽然定住了。
他遲疑地伸出手,指尖輕輕撫過那個撥浪鼓,又抬眼看了看宋小滿。
“六歲……”他突然開口,嗓音沙啞,“娘給買的……六歲生日那天……”
女兒猛地捂住嘴,眼淚奪眶而出。
她緊緊握住父親的手,一遍遍喚著“爸”,可老人沒再回應,眼神又漸漸渙散,仿佛方才那一瞬的清明被風吹散了。
但她不在乎了。她抱著父親低聲啜泣,肩膀微微顫抖。
宋小滿站在一旁,眼圈也跟著紅了。她低頭看著手中還沒放下的托盤,輕輕擱在膝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陳硯舟從廚房走出來,手裡端著一碗溫熱的米湯,遞給女兒:“先喝點,緩一緩。”
女人抽泣著點頭,接過碗,手還在微微發抖。
店裡靜了片刻。其他客人都默契地保持著安靜,有的低頭用餐,有的望向窗外,沒人催促,沒人議論。
過了一會兒,女兒擦乾眼淚,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謝謝你們……真的謝謝。”
陳硯舟擺擺手:“是他自己記得,我們沒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