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孩站在櫃台前,手裡緊緊攥著病曆本,聲音帶著些許顫抖:請問……你們這兒的回憶饅頭,還能做嗎?
陳硯舟看了她一眼,沒有多問,隻是點了點頭:隻要還有人記得,我們就能做。
他轉身走向後廚,順手拉開發酵箱查看麵團的狀態。宋小滿還在擦拭操作台,胳膊無力地搭在水池邊,顯然是累壞了。她抬頭看了眼陳硯舟,又低下頭繼續擰著手中的抹布。
明天還要做二十個。陳硯舟說,彆省著力氣。
宋小滿輕輕嗯了一聲,把抹布仔細掛好。
就在這時,門鈴突然響起。
不是平日裡那種溫和的推門聲,而是被人從外麵猛地撞開的動靜。緊接著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湧了進來,伴隨著相機快門的哢嚓聲。
陳硯舟皺了皺眉,走出來一看,門口擠滿了人。記者們扛著設備,鏡頭直直地對準店內。唐綰站在人群中央,穿著一條素色棉麻長裙,脖子上掛著那條標誌性的銀湯匙項鏈,手裡捏著一張鑲著紅邊的證書。
他們非要跟著來。唐綰淺淺一笑,語氣平和,我說,真正的新聞在現場。
一時間沒人說話。記者們舉著話筒往前擠,閃光燈此起彼伏。
陳硯舟沒有動,也沒有開口,轉身走向灶台。
既然來了,就嘗嘗今天的頭一鍋。
鍋已經預熱好了。他舀油入鍋,油花剛跳起來,就聽見身後有記者大聲提問:陳老板,唐記者這次獲獎,是不是也跟您這家店有關?
陳硯舟沒有回頭,夾起一排鍋貼放進鍋裡,滋啦一聲,香氣立刻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你們不是來吃飯的?他語氣平淡,那就彆擋著真正要吃飯的人。
人群安靜了一瞬。
唐綰走到他身邊,把證書放在操作台上。評委說,這篇報道能獲獎,是因為它寫出了普通人如何被一碗飯、一個規矩改變生活。
陳硯舟熟練地翻動鍋貼,金黃的底麵整齊地翻上來,發出誘人的脆響。
那你寫對了。他說。
一個穿著灰色西裝的男人從記者群裡走出來,胸前彆著評委證。他端著筆記本,眉頭微蹙:一家街角小店,真能承載這麼大的社會價值?我看你們不過是被借用的符號罷了。
陳硯舟抬眼看了看,沒有說話。
鍋裡的鍋貼開始冒煙,香味越來越濃鬱。
他又加了一勺水,蓋上鍋蓋。蒸汽頂得鍋蓋微微震動。
唐記者。陳硯舟忽然開口,你說你的報道為什麼能獲獎?
唐綰愣了一下,隨即答道:因為我寫了真實的人。
陳硯舟點點頭,掀開鍋蓋。
一股滾燙的香氣撲麵而來,金黃酥脆的鍋貼排得整整齊齊,底部焦香,邊緣微微翹起。
他用鏟子輕輕一推,整排鍋貼順勢滑進盤子裡,遞到評委麵前。
那你就帶他們嘗嘗真實的味道。
評委遲疑了一下,夾起一個咬下去。
外皮酥脆,內餡柔軟,鮮美的肉汁順著嘴角流下來。他咀嚼的動作漸漸慢了下來,最後完全停住。
其他記者也都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