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何維踩著輪胎,穩穩地站在那根彎曲如弓的傳動軸上時,整個測試中心的時間仿佛凝固了。
十幾位國內最頂尖的專家,此刻都像石化了一樣,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們的世界觀,在這一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衝擊。
硬度堪比刀具,韌性卻能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重量而不斷裂。
這種“又硬又韌”的矛盾體,隻存在於他們對未來材料的幻想中,從未想過會以如此粗暴、如此直觀的方式,活生生地出現在他們眼前。
“這……不科學……”
那個來自航空部的專家,喃喃自語,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為出現了幻覺。
王立行院士的雙手,死死地抓住桌沿,指關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他的呼吸變得急促,那副深度老花鏡的後麵,閃爍著激動到近乎狂熱的光芒。
他不隻是看到了一個新產品。
他是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何維從輪胎上跳了下來。
他指揮小李撤掉輪胎和千斤頂。
那根被壓彎的傳動軸,在卸掉重物後,像一根被釋放的彈簧,瞬間恢複了筆直的狀態,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未曾發生。
何維把它拿在手裡,遞到了王立行院士的麵前。
“王老,您再看看。”
王立行院士用顫抖的手接過傳動軸,他甚至不需要用儀器去檢測,隻憑幾十年的經驗,他就知道,這根軸的精度和直線度,幾乎沒有因為剛才的極限壓力測試而產生任何永久性的形變。
“奇跡……這簡直是工業史上的奇跡!”
王立行院士的聲音都在發顫。
他抬起頭,用一種前所未有、看待絕世瑰寶的目光看著何維,急切地問道:“小同誌,快告訴我們!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你用的究竟是什麼材料?什麼樣的熱處理工藝?”
這個問題,問出了在場所有專家的心聲。
所有人都圍了上來,目光灼灼地盯著何維,像一群渴望知識的學生,等待著老師的解答。
連張援朝都忍不住前傾身體,他同樣好奇這個問題的答案。
何維笑了。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局勢已經徹底逆轉。
他不再是被審查者,而是掌握了核心秘密的布道者。
他看向劉總工,劉總工立刻心領神會,將那份早已準備好的,寫著“離子滲氮技術簡介”的報告,分發給了在場的每一位專家。
專家們如獲至寶,立刻埋頭研讀起來。
但很快,他們的臉上就露出了更加困惑和不解的表情。
這份報告,寫得太“簡單”了。
它隻用最基礎的物理學原理,粗略地描述了“輝光放電”和“離子轟擊”這兩個概念。
至於最核心的部分——如何控製電場,如何設計離子源,如何在工業設備中實現穩定量產……這些關鍵的技術參數和工藝細節,報告裡一個字都沒有提。
這就像有人告訴你,原子彈的原理是“鏈式反應”,卻不告訴你反應的具體條件和引爆方式。
你知道了原理,但你還是造不出來。
“小同誌,你這個報告……”王立行院士皺起了眉頭,“是不是……太簡略了?比如這個輝光放電的能量閾值,還有氮氣濃度的控製梯度……這些才是關鍵啊。”
何維平靜地點了點頭:“王老,您說得對。這些確實是關鍵。但因為這項技術我們還在摸索,很多核心的工藝參數,我們還在不斷地優化。”
這句話說得滴水不漏。
在場的專家們都聽懂了弦外之音。
技術,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是真的。
但配方,是我的,我不想說,你們也彆問。
一種微妙的、焦灼的氣氛開始在專家們中間蔓延。
他們就像一群饑餓的美食家,親眼看到了一道絕世美味,甚至品嘗了它的味道,卻拿不到它的菜譜。
這種感覺,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張援朝看出了場上的僵局,也明白了何維的意圖。
他心中暗自讚歎這個年輕人的手腕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