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走出省政府大樓時,已是黃昏。
殘陽如血,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林秋宜和陸國興跟在他身後,兩個人的臉上,都還殘留著剛才那場高層會議帶來的巨大震撼。
他們感覺自己不像是在參加一場工作彙報。
更像是親眼見證了一場決定曆史走向的戰役。
何維以一人之力,舌戰群儒,說服了所有掌握著權力的決策者,強行將整個省的工業,推上了一條充滿未知,卻又蘊含著無限希望的嶄新軌道。
“小何……”陸國興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和由衷的敬佩,“我今天才明白,技術……有時候真的隻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環。你今天教給我的,比過去三十年我學到的所有東西,都要多。”
何維回過頭,看著這位已經白發蒼蒼的老專家,笑了笑。
“陸總工,技術是骨骼,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但思想,才是方向盤,決定了我們往哪走。我們今天,隻是把方向盤扶正了而已。”
坐上回廠的轎車,林秋宜終於忍不住,用一種近乎崇拜的語氣問:“何組長,您……您怎麼就能確定,周副省長一定會支持您那個……那麼瘋狂的計劃呢?”
何維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淡淡地說道:“因為我給了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
“什麼理由?”
“一個機會。”何維的聲音很輕,“一個能讓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留下最濃墨重彩一筆的機會。對於一個有抱負的政治家來說,還有什麼,比親手打造本省工業發展的快車道,更有誘惑力呢?”
林秋宜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她看著身邊這個年輕得過分的側臉,感覺他身上充滿了無窮的秘密。
接下來的半個月,成了三家工廠曆史上最動蕩,也最充滿變數的一段時期。
常委會即將討論“紅旗工業集團”重組方案的消息,像一顆引爆的炸彈,在整個省的工業係統內,激起了滔天巨浪。
支持者有之,認為這是大刀闊斧,破舊立新的壯舉。
反對者更多,他們認為這是異想天開,是拿幾萬名職工的命運當兒戲的豪賭。
無數的匿名信和舉報信,像雪片一樣飛向省裡各個部門。
有的說何維年紀太輕,不堪大任。
有的說合並計劃漏洞百出,是某些人為了攫取政治資本的陰謀。
甚至還有人捕風捉影,說何維之所以能得到軍方支持,是因為他那個當過“敵特”的爺爺,在海外有背景。
一時間,暗流湧動,山雨欲來。
三個工廠內部,人心惶惶。
許多中層乾部,開始串聯活動,試圖向上級施壓,阻止這場他們眼中的“災難”。
甚至有工人開始私下商議,如果真的要砸他們的“鐵飯碗”,他們就要集體去省政府門口靜坐示威。
何維的辦公室,成了這場風暴的中心。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麵對外界的滔天巨浪,何維卻仿佛一個沒事人。
他沒有去向領導解釋,也沒有去安撫工人情緒。
他把自己關在了實驗室裡。
他和他的團隊,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推進著“紅旗動力”i型和ii型發動機的樣機製造工作。
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想著怎麼去保住自己的改革計劃,反而一頭紮進了技術裡。
隻有陸國興,在看到何維的舉動後,露出了讚賞的微笑。
他知道,何維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進行著一場最高明的反擊。
任何的雄辯,都比不上一個無可辯駁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三個月後的一個清晨。
在紅旗廠的試驗車間裡,伴隨著一陣比東方紅54更加低沉,卻也更加澎湃有力的轟鳴聲。
第一台“紅旗動力i型”風冷模塊化發動機,點火成功!
它運轉平穩,聲音雄渾,排氣管裡,再也沒有了那惱人的黑煙。
經過初步測試,它的功率比老機型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五,油耗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