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為他們,規劃一條全新的,可以讓他們所有人,都活下去,並且能活得很好的產業生態鏈!
“共享”、“協同”、“專業分工”、“優勢互補”。
這些在未來幾十年後,才會被寫進商業教科書的先進理念,此刻,被何維用最樸素,也最直白的方式,清晰地展現在這些還處在計劃經濟思維裡的國營工廠廠長們麵前。
會場裡,響起了一陣壓抑不住的,倒吸冷氣的聲音。
每個人,都被這個宏大而又精妙的構想,給徹底震撼了。
而何維的報告,還在繼續。
他接下來的內容,更是讓台下那些真正的技術專家們,感到了窒息般的智力上的碾壓。
他開始講“電控高壓共軌技術”的未來前景。
他開始講“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技術”的基本原理。
他甚至,還拿出了一張關於“渦輪增壓和中冷技術”在未來二十年內的發展路線圖。
他講的每一個概念,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
但他的講解,又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模型和比喻,讓每一個技術人員,都能聽懂其中的核心邏輯。
整個報告,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
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中途離席,沒有任何一個人,交頭接耳。
所有的人,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沉浸在了何維為他們描繪的,那個充滿了無限可能的未來工業世界裡。
當何維的最後一張幻燈片放映完畢。
當他對著台下,平靜地說出“我的報告完了,謝謝大家”時。
會場裡,先是持續了長達十秒鐘的,死一般的寂靜。
隨即。
“啪!啪!啪!”
掌聲從第一排那位德高望重的中科院院士手中,第一個響起。
緊接著,第二排,第三排……
掌聲,如同被點燃的野火,瞬間,蔓延了整個禮堂!
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所有的人,都自發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他們用他們此生最熱烈,也最真誠的掌聲,向那個站在台上的年輕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見證曆史。
德國代表團裡,施羅德的嘴巴從開始就沒有合上過。
他的眼睛裡,充滿了狂熱和崇拜。
他旁邊的,那位道依茨公司新上任的,負責技術研發的副總裁則麵如死灰。
他用顫抖的聲音,對施羅德說:“施羅德先生……他剛才講的那些技術……任何一項,都足以讓我們公司,在未來的發動機市場上,被徹底淘汰。”
施羅德苦笑著點了點頭。
“是的。”他看著台上的何維,像在看一個神隻,“所以,我們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緊緊地跟上他,與他同行。”
大會的最後一項議程,是聯盟的成立儀式。
陸國興走上台,他激動地宣布,凡是願意加入“中國工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單位,現在可以上台,來簽署這份聯盟章程。
他話音剛落。
台下的廠長和代表們,像潮水一樣湧向了主席台。
場麵一度失控。
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想第一個,在那份象征著未來的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他們生怕晚了一秒鐘,自己就會被這趟開往未來的高速列車給甩在身後。
在這片沸騰的景象中。
會場的最後一排,一個穿著普通夾克,戴著鴨舌帽的男人,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轉身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已經不再需要他存在的熱鬨會場。
他走出會場,來到一個僻靜的角落,撥通了一個京城的長途電話。
“沈副部長,是我。”他的聲音,低沉而平靜。
“會議很成功。”
“您讓我留意的那些事情,都沒有發生。”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組織語言。
“不,部長,我想說的不是這個。”
“我想說的是,我個人認為,您之前的那個判斷,可能是……錯誤的。”
電話那頭,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部長,我建議您,親自來一趟洛城。聽一聽何維同誌的那份技術報告。我想,聽完之後,您可能會對很多事情,有……全新的看法。”
電話被掛斷。
這個摘下帽子,抬起頭,看了一眼洛城那湛藍的天空。
他的名字叫王海。
喜歡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