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一場後來被載入互聯網史冊的“數字革命”,在當時還略顯小眾的use新聞組上悄然爆發。
林納斯·托瓦茲,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芬蘭大學生,在他經常逛的那個“p.os.inix”技術論壇上,發布了一個帖子。
帖子的標題,簡單而又謙虛。
【一個免費的操作係統的內核,隻是一個愛好,不會像gnu那樣龐大和專業。】
帖子的內容,同樣充滿了極客式的樸素。架構上運行的,類似於unix的內核。
他宣布,將這個內核的所有源代碼,完全免費地向全世界開放。
並且,歡迎任何對此感興趣的人隨心所欲地下載、使用、修改,並和他一起,把這個小東西做得更好。
最後,他為這個還在繈褓中的內核,取了一個日後將響徹雲霄的名字。
【inux】
這個帖子,在最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隻是在少數一些,頂尖的技術論壇上,激起了一些小小的漣漪。
但是很快,人們就發現【inux】背後站著一股他們根本無法想象的龐大力量。
就在林納斯發布帖子的第二天。
由何維的“未來科技基金”全資讚助的,全世界第一個專門為inux內核開發者服務的社區網站——“kerne.”,正式上線。
“kerne.”提供了當時堪稱奢侈的,無限容量的ftp服務器,供全世界的開發者免費下載和上傳inux的源代碼。
“kerne.”還開辟了最先進的郵件列表和在線論壇,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可以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技術交流。
緊接著,紅旗聯盟,以官方的名義,向全世界宣布:
聯盟旗下所有的硬件產品,從“青蘋果”電腦到“太行”係列芯片,再到那些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都將全麵兼容並優先支持inux內核的適配和優化。
紅旗聯盟,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開源軟件獎勵基金”。
任何能夠為inux內核,或者基於inux的應用軟件,做出傑出貢獻的開發者,都將獲得由基金會提供的豐厚現金獎勵和榮譽證書。
這一係列的組合拳,徹底點燃了那些對微軟的商業霸權,心懷不滿的程序員的熱情。
他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湧向了那個名為“kerne.”的網站。
他們驚喜地發現,這裡沒有商業機密,沒有專利壁壘。
這裡隻有最純粹的對技術的熱愛,和那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烏托邦式的開源精神。
一場自下而上的操作係統人民戰爭,就這樣在全球範圍內轟轟烈烈地打響了。
來自美國的黑客,來自德國的大學教授,來自日本的硬件工程師,來自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成千上萬的“代碼遊俠”。
因為一個共同的理想,彙聚在了inux這麵自由的旗幟下。
他們不為名,不為利。
他們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為這個免費的內核添磚加瓦。
有人,為它編寫了網絡協議棧。
有人,為它開發了圖形用戶界麵。
有人,為它移植了各種各樣的,應用軟件。
……
inux內核,就像一個被賦予了強大生命力的雪球。
在全世界開發者的,共同推動下。
以一種,連它的創造者林納斯本人,都感到震驚的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地壯大和完善起來。
它變得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強大,功能也越來越豐富。
它開始擁有了和微軟的indos正麵抗衡的強大底氣。
……
西雅圖,微軟總部。
那間可以俯瞰整個華盛頓湖景的,世界首富的辦公室裡。
比爾·蓋茨,正臉色鐵青地看著一份,由微軟戰略分析部門提交的緊急報告。
報告的標題,隻有一個詞。
【inux:來自社區的幽靈】
報告裡,詳細分析了inux內核的崛起,以及它背後那個若隱若現的“紅旗聯盟”。
報告的最後,給出了一個讓比爾·蓋茨感到脊背發涼的結論。
【我們麵對的,不再是一個,或者幾個商業上的競爭對手。】
【我們麵對的,是一場,由一個東方戰略家在幕後策劃,由全世界成千上萬的頂尖開發者共同參與的,一場旨在徹底顛覆我們現有商業模式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