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他們打印出的一千多個試塊,經過嚴格檢測後,合格率是零。
不是性能不達標,就是內部充滿了各種微觀缺陷。
“報告!a組301號試塊,在1200k高溫蠕變測試中提前斷裂!”
“報告!b組522號試塊,金相分析發現內部存在球化不完全的金屬顆粒!”
“報告!c組89號試塊,在零下200度低溫衝擊測試中,呈現出災難性的脆性斷裂!”
……
一個個壞消息,像一把把重錘,敲擊著每一個人的信心。
團隊裡開始出現了悲觀的情緒。
“這條路,是不是根本就走不通?”
“也許傳統工藝,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就在團隊士氣即將跌入穀底的時刻,何維將自己關在了指揮中心裡整整三天三夜。
他沒有去碰任何實驗設備。
他隻是坐在【昆侖引擎】的“數字孿生”係統前,將過去一個月積累的所有失敗數據——整整上萬組的實驗參數和分析報告——全部輸入了進去。
然後,他開始做一件讓所有軟件工程師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開始修改【昆侖引擎】的底層物理算法。
“何總工在做什麼?”一位年輕的軟件工程師,看著何維屏幕上那如同瀑布般滾動的,充滿了複雜物理公式的代碼,困惑地問身邊的萬潤南。
萬潤南,這位紅旗軟件體係的掌舵人,此刻也隻能苦笑著搖頭。
“我不知道。”他坦誠地說,“何總工正在寫的這些東西,已經超出了計算機科學的範疇。這更像是在用代碼,去複現宇宙誕生之初的物理規律。”
萬潤南的感覺沒有錯。
何維,正在【啟示】ai的輔助下,將他腦海中那些超越時代的基礎物理學和材料學理論,與從馬斯克那裡獲取的數千次失敗試驗數據相結合,為【昆侖引擎】增加一個全新的,也是史無前例的仿真模塊。
它的名字叫做“微觀尺度金屬凝固過程模擬”。
過去的“數字孿生”,隻能模擬宏觀世界。比如一輛車撞上去會怎樣,一台發動機的推力有多大。
而這個全新的模塊,將模擬的尺度,深入到了微米乃至納米級彆。
它不再隻是模擬“結果”。
它開始模擬“過程”。
它模擬激光束與每一顆金屬粉末相互作用時,能量是如何傳遞的。
它模擬熔融的金屬液體,在短短千分之一秒內,是如何結晶,如何形成不同的晶相。
它甚至可以模擬,在快速冷卻的過程中,金屬原子之間因為排列不均而產生的內部應力。
這是一個無限接近於“真實造物”的上帝視角模擬器。
三天後。
當何維一臉疲憊地走出指揮中心時,他將一個u盤,交給了早已等候在外的發動機團隊負責人。
“把這裡麵的參數,輸入到【洛書一號】裡。”他的聲音有些沙啞,但充滿了自信。
“打印一個新的試塊。然後,直接進行最嚴苛的全套測試。”
半天後。
當那個被命名為【創世紀001】號的全新試塊的測試報告,出現在大屏幕上時。
整個材料分析實驗室,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
所有的測試項目,後麵都跟著一個綠色的詞語:合格。
它的高溫蠕變性能,比理論值高出10。
它的低溫衝擊韌性,完美。
它的內部晶相結構,致密、均勻,如同最完美的藝術品。
“很好。”何維看著那份完美的報告,平靜地點了點頭。
“現在,”他轉向陸國興,“讓【洛書一號】開始工作吧。”
“為我們的【祝融一號b型】,打印出它的第一顆,真正健康的,再生之心。”
試車台上,那座曾經見證過輝煌,也即將見證失敗的鋼鐵巨獸,正在等待著它的命運裁決。
喜歡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