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發現,天才的設計,往往伴隨著魔鬼般的工程實現難度。
這已經不是靠經驗和細心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這是一個需要同時考慮結構力學、流體動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的,龐大而複雜的,多物理場耦合係統工程。
“說得好。”何維的臉上,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我正愁找不到理由,給我們那個‘隻會玩遊戲’的【昆侖引擎】,再增加一點工作量呢。”
他轉身,看向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萬潤南。
“老萬,”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命令,“給你和你的軟件團隊兩周時間。”
“我需要你們,為【昆侖引擎】緊急開發一個全新的‘多物理場耦合仿真模塊’。我要讓我們的工程師,能夠在數字孿生世界裡,像上帝一樣,對整個火箭尾段的所有管路線纜,進行一站式的設計、模擬、優化。”
“當工程師在虛擬世界裡,挪動一根燃料管的位置時,”何維的要求,具體而又苛刻,“我不僅要看到它的流體阻力變化,還要看到它對周圍結構件產生的應力影響,甚至還要看到它對附近信號線纜產生的電磁乾擾!”
萬潤南深吸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是何維在用一個現實的、地獄級的工程難題,來倒逼他那支安逸已久的軟件團隊,進行一次痛苦而華麗的進化。
……
接下來的兩周,紅旗軟件的精英團隊,與航天結構的工程師們,被關在了一起,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閉關開發”。
萬潤南帶領的程序員們,在何維給出的核心算法框架下,夜以繼日地編寫著代碼,試圖用0和1去描繪那個複雜的物理世界。
而張懷民帶領的結構工程師們,則不斷地將各種極端工況下的設計難題,作為“考題”,拋給軟件團隊,檢驗著他們模擬結果的真實性。
兩周後,當第一版“多物理場耦合仿真模塊”上線時,所有結構工程師都被它的強大所震撼。
他們真的可以在那個虛擬世界裡,像玩三維拚圖一樣,拖動著每一根管路,調整著每一個閥門的位置。
而係統,會實時地用紅色代表應力過高,用藍色代表流體不暢,用紫色代表電磁乾擾,這樣就可以反映出每一次設計改動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這裡,這根液壓管和氧氣管貼得太近,在低溫環境下有冷脆風險!”
“優化路徑!重新規劃後,4號發動機的甲烷供給管路總長度縮短了1.2米,重量減輕了3.2公斤,還規避掉了一個潛在的振動乾涉點!”
過去需要耗費數月進行物理樣機測試才能發現的問題,現在在虛擬世界裡,幾分鐘就能被暴露和解決。
……
一個月後。
在【昆侖引擎】完成了數百萬次虛擬優化之後,那套如同藝術品般複雜的“奧克塔”桁架,其第一套物理實體,終於由【洛書一號】和【泰山一號】聯合製造完成。
總裝車間的氣氛,莊重而肅穆。
趙東升和陸國興,兩位老人親自戴上白手套,像兩位準備進行一台世紀級心臟搭橋手術的主刀醫生,帶領著紅旗最頂級的技師團隊,開始了最後的總裝。
【昆侖引擎】優化出的最終布線方案,指引著他們將成百上千根管路線纜,絲毫不差地安裝到預定的位置。
焊接、擰緊、密封測試……
每一個步驟,都進行得緩慢而又充滿了儀式感。
當最後一台【祝融一號e型】發動機,被穩穩地固定在桁架的中央位置,所有的管路和線纜都完美連接時,何維按下了手中的一個綠色按鈕。
伴隨著一陣輕微的液壓聲,九台發動機的矢量噴管,同時做出了一個整齊劃一的小角度擺動。
“全係統自檢通過!”
車間裡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第一枚完整的【神行者一號】測試箭sxzt1),這支即將刺向蒼穹的利劍,在經曆了虛擬與現實的雙重淬煉後,終於在巨大的垂直總裝廠房裡,展現出了它完整的,充滿了力量與美感的鋼鐵之軀。
但它還隻是一具沉睡的軀體。
在它飛向天空之前,還必須經曆最後,也是最嚴酷的一道地麵考驗。
何維走到巨大的火箭下方,抬頭仰望著那九顆黑色的心臟,平靜地,向著早已準備就緒的發射團隊下達了指令。
“靜態點火前的最後準備。”
“準備迎接,冰與火之歌。”
喜歡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