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在實驗室裡,複現這個納米微孔塗層。”
他切換回自己的設計圖。
“我們的第一層防熱材料,將是一種以‘二氧化鋯’為基底的多孔陶瓷塗層。我們將用最先進的等離子噴塗技術,在它的內部製造出數以億萬計的,與龐貝蠕蟲皮膚類似的納米級微孔結構。當它接觸到高溫等離子體時,這些微孔會瞬間將周圍稀薄的空氣加熱,形成一個穩定的‘空氣隔熱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將這層塗層,命名為【金烏】。”
金烏,中國神話中棲息於太陽中的神鳥。
這個名字,充滿了東方的神話色彩與浪漫。
“有了【金烏】這層頂級的‘隔熱層’,”何維繼續介紹道,“我們就不再需要用昂貴的、難以加工的材料來製造防熱瓦的主體了。”
“第二層,也就是我們的‘承力骨架’,將采用成本相對低廉,但韌性極好的‘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它的作用,是提供足夠的結構強度,抵抗再入過程中的劇烈抖振。”
“而最內層,也就是與火箭箭體接觸的部分,我們將使用一種柔性的‘氮化硼’陶瓷纖維氈。它就像一層柔軟的‘棉花’,用來進一步吸收和緩衝熱量,並抵消掉因為熱脹冷縮而產生的巨大應力。”
隔熱的【金烏】塗層,承力的【碳化矽】骨架,緩衝的【氮化硼】纖維氈。
三位一體。
一個理論上完美無瑕的,可重複使用的“複合梯度防熱係統”,清晰地展現在了所有人的麵前。
……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紅旗新材料實驗室,變成了整個基地最繁忙,也是最燒錢的地方。
為了複現那個來自“龐貝蠕蟲”的靈感,材料學家們在何維給出的理論指導下,進行了上千次失敗的等離子噴塗實驗。
他們消耗了數噸重的,價格昂貴的二氧化鋯粉末。
終於,在一個清晨,他們成功地在一塊手掌大小的碳化矽基板上,噴塗出了一層微觀結構與設計要求完美吻合的,潔白無瑕的【金烏】塗層。
當這塊小小的防熱瓦原型,被送入地麵模擬等離子風洞中進行測試時。
奇跡發生了。
它在模擬數倍音速再入的,高達兩千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烈焰的反複炙烤下,堅持了整整十次循環!
當測試結束,它被取出時,其表麵僅有輕微的燒灼發黃的痕跡,主體結構完好無損。
火箭返回的超高溫,被這塊小小的,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白色盾牌”,強行隔絕了!
……
2003年,春。
文昌發射場。
在經曆了近兩年的艱苦卓絕的研發與測試之後。
第一枚真正挑戰軌道級發射與回收的【神行者一號】sxz1)運載火箭,在萬眾矚目之下,被緩緩地推向了1號發射工位。
它的整流罩內,搭載著60顆由紅旗信通公司研發的,第一批【鴻雁】全球低軌衛星測試衛星。
在火箭的底部和柵格舵上,則覆蓋著數千塊剛剛走下生產線的,潔白的【金烏】防熱瓦。
它們像一片片堅固的龍鱗,安靜地等待著來自地獄烈焰的終極考驗。
何維站在指揮控製中心的主控台前。
他的身後,是整個紅旗工業最精英的團隊。
趙東升、陸國興、萬潤南、張懷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激動與緊張。
“【神行者一號】,首飛任務倒計時開始。”
何維的聲音,通過廣播,傳向全世界。
一個屬於紅旗工業的航天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喜歡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