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計劃”——在何維的戰略指揮中心內被悄然確立的那一刻,便如同一個無形的幽靈,開始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並改變著整個紅旗工業集團的對外姿態。
一場由何維親自導演、堪稱影帝級彆的“戰略欺騙”,正式拉開了序幕。
最先發生變化的,是何維本人。
在登月歸來後的那段短暫的“英雄時刻”之後,何維原本就已經深居簡出,現在變得愈發低調。
他以“登月航行對身體造成了超出預期的負荷,需要長期靜養”為由,徹底從所有公開的商業活動和媒體視線中消失了。
他甚至解散了自己那個小規模的、負責對外形象維護的公關團隊,向外界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個曾經激情澎湃、仰望星空的開拓者,似乎已經被那趟偉大的遠征,耗儘了所有的精力與熱情,選擇“回歸家庭”,安享他那富可敵國的財富。
緊接著,這種“退燒”的氛圍,開始向整個紅旗航天板塊蔓延。
集團的高管們,在何維的授意下,開始在各種非正式的商業論壇和財經峰會上,有意無意地“抱怨”和“訴苦”。
“我們成功登月了,這很了不起。”一位副總裁在麵對記者關於後續計劃的提問時,故作疲憊地揉著太陽穴,苦笑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為了這次成功,我們燒掉了多少錢。‘探索者一號’和配套係統的研發費用,幾乎掏空了我們航天板塊過去兩年的全部利潤。老實說,這是一次商業上非常不劃算的行為,它帶來的品牌價值,遠不足以彌補其巨大的開銷。”
另一位負責商業運營的高管,則在一次閉門投資人會議上,更為直白地“透露”:“我們對‘靜海資源地圖’進行了初步的商業價值評估,結果並不理想。氦3的開采和運輸成本,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具備商業上的可行性。我們集團董事會目前對於進一步的月球開發,持非常審慎,甚至是否定的態度。”
這些精心設計、半真半假的言論,通過那些嗅覺靈敏的財經媒體,迅速發酵、傳播,逐漸在全世界的認知中,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印象。
紅旗集團的商業登月,是一場偉大的、但卻也是一次性的“勝利煙花”。
他們,已經被這次豪賭,耗儘了財力和動力。
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太空巨獸,現在正因為“消化不良”,而不得不舔舐傷口,戰略收縮。
這種論調,對於那些早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以“自由天空聯盟”為首的對手們來說,不啻於天降甘霖,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捷報”。
ua的ceo哈裡森·斯科特,在一次麵向公司內部的講話中,幸災樂禍地宣稱:“我就說過!航天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鬆!
中國人用他們不計成本的瘋狂衝刺,贏得了短暫的喝彩,但現在,他們已經力竭了!而我們,憑借我們穩健的步伐和深厚的底蘊,將最終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西方媒體更是大肆宣揚“商業登月泡沫正式破裂”、“何維終於向殘酷的商業現實低頭”等論調。
重新找回了那份久違的自信與傲慢。
在這種全球性的“看衰”和“唱衰”的大背景下,紅旗集團也用實際行動,進一步“印證”了這些猜測。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何維“病愈”複出,但複出的首秀,並非是在文昌航天基地,而是在集團總部,召開了一場主題為“回歸地球,聚焦未來”的全新戰略發布會。
發布會上,他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但談論的內容,卻與“星辰大海”沒有了任何關係。
他高調宣布,紅旗集團未來五年的戰略重心,將全麵轉向地球內部。他親自發布了“紅旗通用人工智能·‘墨子’計劃”,宣布將投入千億資金。
緊接著,他又推出了“紅旗生命科學·‘神農’計劃”,目標是在生物製藥和基因工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整場發布會,他妙語連珠,激情澎湃地闡述著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那數以萬億計的龐大市場,描繪著一個沒有疾病、由ai服務的“人間天國”的美好未來。
他閉口不提“月球”,閉口不提“祝融探月”,仿佛那段榮耀的曆史,已經被他徹底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