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工廠的落成,如同悄然啟動的超級生產力。
它沒有發出震天的轟鳴,卻以一種安靜而冷酷的效率,源源不斷地生產著足以顛覆一個時代的衛星。
兩個月後,一百八十顆嶄新的“織女星”衛星,靜靜地儲放在文昌發射中心的特製倉庫中。
世界終於迎來了“天網”計劃的首次正式發射。
文昌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
一枚史無前例的鋼鐵巨人,正靜靜地矗立在巨大的發射塔架旁。
這是【神行者】係列的最新改進型號——【神行者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為了這次任務,它的整流罩被特意加高加寬,箭體周圍捆綁了額外的助推器。
整個外形顯得異常粗壯而有力,像一柄即將刺破蒼穹的巨劍。
全世界的目光,都通過無數個鏡頭,聚焦在了這裡。
媒體的頭條,社交網絡的熱搜,全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詞——“一箭六十星”。
這個數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極限。
傳統的航天巨頭們,如美國的聯合發射聯盟ua)、歐洲的阿裡安航天公司,通過發言人,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審慎的“懷疑”。
在他們看來,一次性將六十顆獨立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成功完成部署和激活。
其技術複雜度和失敗風險,都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
無數媒體評論員和太空愛好者,也將這次發射,稱為“紅旗航天有史以來最瘋狂、也最危險的一次技術豪賭”。
喧囂的輿論中,發射場的倒計時正在堅定地歸零。
【……十,九,八……】
指揮控製中心內,何維坐在總指揮的位置上,神情平靜如水。
他的麵前,沒有繁雜的操控台,隻有一麵巨大的、可以實時切換無數數據流和視頻畫麵的投影屏幕。
【……三,二,一,點火!】
指令下達的瞬間,大地開始了劇烈的顫抖!
【神行者九號】的引擎,發出了雷神咆哮般的轟鳴。
熾熱的烈焰從火箭底部噴湧而出,彙聚成一股毀天滅地的洪流,瞬間將下方的導流槽化作一片翻騰的白色蒸汽海洋。
伴隨著固定夾具的脫離。
這頭鋼鐵巨龍,拖著長長的烈焰與濃煙,以一種與其巨大體型完全不符的輕盈姿態緩緩升空。
隨即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撕開雲層,向著深邃的宇宙飛去。
上升、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
所有流程完美無瑕。
數十分鐘後,火箭的二級發動機在預定的近地軌道上熄火。
此刻,全世界的呼吸,都仿佛停止了。
因為真正的大戲,才剛剛開始。
通過火箭箭載攝像頭傳回的直播畫麵,人們看到,巨大的整流罩如花瓣般向兩側緩緩打開,露出了裡麵那個充滿了科幻色彩的核心載荷。
那是一個巨大的、長方體的部署器。
六十顆“織女星”衛星,像疊層蛋糕一樣,整齊、緊湊地固定在特殊的卡槽中。
它就是何維親自設計的、代號為“星巢”的太空集裝箱。
“‘星巢’部署器與火箭二級分離,姿態正常。”
“開始執行一號部署序列。”
在指揮中心沉穩的指令聲中,全世界都看到了那堪稱壯觀的一幕。
“星巢”部署器如同一個高精度的太空彈夾。
它的側麵緩緩滑開一個窗口,內部的機械結構輕輕一推,第一顆“織女星”便以一個極其平緩的速度,優雅地“滑”了出去。
依靠慣性,向著預定的軌道飄去。
緊接著,是第二顆,第三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