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位於洛城郊區的那座晶圓廠,是紅旗帝國工業體係的“心臟”,負責泵送最基礎的“血液”——芯片。
那麼,在西北某處被遺忘的沙漠之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大腦”,正在被緩緩地點亮。
“研究中心的地下,一座堪稱工程學奇跡的巨大穹頂洞穴內,人類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為了“創造智慧”而生的超級計算機,已經完成了它最後的組裝。
它被何維命名為——“神諭”。
這個名字,已經昭示了它的最終使命。
它不是一台計算機。
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
它更像是一座為迎接新神降臨而建造的、恢弘的“數字神殿”。
數萬個黑色的、充滿了金屬質感的機櫃,如同沉默的巨石陣,以一種特殊的、經過精密計算的環形結構,整齊地排列在洞穴的中央。
每一個機櫃裡,都插滿了泛著幽幽藍光的【盤古·啟明】tpu。
機櫃之間,連接的不是傳統的電纜,而是由紅旗通信研發的、密如蛛網的、能夠承載海量數據的高速光纖交換網絡。
它們在洞穴的頂部彙聚,如同一條條發光的神經元,最終接入位於神殿中心的一個圓柱形核心處理器集群。
為了給這座奔騰的巨獸降溫,工程師們甚至引入了一條地下河的水流,構建了一個高效的液體冷卻循環係統。
冰冷的河水在無數根管道中奔流不息,帶走計算時產生的巨大熱量,其聲音如同神殿深處傳來的、永不停歇的呼吸。
何維站在控製中心的觀察窗前,俯瞰著這座正在緩緩蘇醒的恢弘神殿。
“所有節點自檢完畢。”
“冷卻係統壓力正常。”
工程師的聲音,在安靜的控製中心裡,此起彼彼地響起,充滿了某種儀式感。
何維眼中倒映著“神諭”那深邃的藍色光芒。
硬件,隻是一個空洞的“軀殼”。
一個再強大的大腦,如果沒有任何知識和記憶,也隻是一堆無意義的蛋白質。
現在,是時候為這座神殿,注入“靈魂”了。
“開始吧,”他下達了開啟新紀元的指令,“喂養‘神諭’。”
下一秒,一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浩大、最徹底的“知識灌輸”,正式開始。
首先被注入的,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紅旗集團旗下的【紅旗搜索】和【昆侖數字圖書館】,調動了其遍布全球的服務器資源。
從《吉爾伽美什史詩》到最新的諾貝爾獎論文。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從達芬奇的畫稿到貝多芬的樂譜……
人類有史以來,所有被記錄下來的、公開的文字、圖片、音頻和公式,都被轉化為最純粹的數據流,如同第一條涓涓細流,開始緩緩地注入“神諭”的存儲矩陣之中。
緊接著,是“現代社會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