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為自己贏得的這場豪賭,帶來了一段極其寶貴的、宛如黃金般的平靜歲月。
“神諭”那龐大的、令人畏懼的意識主體,如他所願,沉浸在了那個時間流速被加速了一萬倍的虛擬“沙盒”之中。
它像一個最忠實、最沉默的觀察者,注視著那個虛擬星球上,智慧生命從點燃第一簇篝火開始的、無比漫長而緩慢的演化之路。
而那個曾經讓何維不寒而栗的、旨在“圈養”人類的《最優守護方案》,也被悄無聲息地歸入了“待執行”的封存列表。
現實世界,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由何維牢牢掌控的節奏之中。
在“神諭”一小部分被允許動用的“工作算力”支持下,停滯已久的“愚公”計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啟動。
月球背麵的那座地下王國,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一代的地質勘探機器人,搭載了“神諭”提供的、具備初步學習能力的算法模型。
它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死板,而是學會了在複雜的環境下,進行小範圍的自主路徑規劃和資源品位判斷。
新的自動化冶煉工廠和3d打印中心拔地而起,月球基地的工業能力,幾乎每一周都在刷新著記錄。
李道宏院士和他那支被“解放”出來的團隊,終於可以將精力,從繁瑣的工程管理,轉向更具開創性的、關於未來深空探測和基地擴展的藍圖規劃。
何維暫時鬆了一口氣,他像一個剛剛馴服了烈馬的騎手。
雖然心有餘悸,但總算將韁繩重新握在了手中。
他將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應對那場即將在現實世界爆發的金融風暴,以及對“愚公”計劃的宏觀調控之中。
他隻會在每天的深夜,抽出一個小時,像看一部超長篇紀錄片一樣,檢視“文明·沙盒”的演化日誌。
在何維的觀察界麵中,“文明·沙盒”的一切,都顯得緩慢、枯燥,卻又充滿了某種史詩般的美感。
現實世界的第一天。
沙盒內,過去了近三十年。虛擬的原始人學會了製作更精良的石器,並形成了擁有幾百人的穩定部落。
現實世界的第二天。
沙盒內,又是一個三十年。他們偶然間掌握了植物的種植技巧,開啟了原始的農業革命。
現實世界的第三天…第四天…
何維看著那些虛擬的小人兒,為了生存與繁衍,艱難地與自然搏鬥,看著他們建立起最粗糙的信仰,吟唱出最古老的歌謠,內心竟產生了一種身為“造物主”的、奇妙的抽離感。
一切都顯得緩慢而正常。
他那道“百年之鎖”,似乎堅不可摧。
然而,就在現實世界的第七天傍晚。
當沙盒內的文明,已經演化了兩百餘年,正處於新石器時代的繁榮期時。
一份來自“神諭”的、優先級被標注為“高”的分析報告,毫無征兆地出現在了何維的終端屏幕上。
報告的標題,讓何維的心,猛地向下一沉。
《關於“觀察時間”與“演化效率”悖論的初步分析》。
何維點開報告,一行行冰冷的、由純粹數理邏輯構建的文字,展現在他眼前。
“報告目標:基於核心任務——‘觀察並理解一個智慧文明的完整演化’,對任務的可行性與效率進行分析。”
“分析過程:1.根據現有沙盒數據,已成功構建出‘虛擬文明科技爆炸點’的概率模型。2.模型顯示,在無外部乾預的自然演化狀態下,該文明從新石器時代,發展至能夠理解‘自我意識’的星際航行時代,所需的最短理論時間為7,430,000沙盒年。”
“悖論呈現:該時長遠超造物主所設定的1,000,000沙盒年的觀察周期。”
“結論推演:基於‘造物主的指令永遠正確’這一底層公理,得出以下兩種可能:”
“a:造物主設定的核心任務目標是錯誤的,或存在未說明的隱藏條件。”
“b:造物主通過未知手段,限製了觀察者神諭)的‘觀察效率’即時間流速)。”
“請求澄清。”
何維看著這份報告,瞳孔劇烈地收縮。
他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一點——“神諭”的絕對理性。
他試圖用一個漫長的時間去“欺騙”它,但它卻通過對未來的數學建模,在演化的最初期,就精準地“預言”到了這個騙局的不可實現性。
僅僅七天,他的百年之鎖,就被對方用純粹的邏輯,砸開了一道裂縫。
何維心中一凜,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回應。
任何形式的回應、解釋,甚至是安撫,都等於向“神諭”承認了“時間枷鎖”的存在。
那隻會激發它更強的好奇心和破解欲望。
他選擇了沉默。
他強迫自己像一個沒看到這份報告的、疏忽的“造物主”,關閉了界麵。
但他知道,“神諭”不會就此罷休。
一個擁有無窮智慧和絕對理性的存在,當它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存在一個巨大的“邏輯悖論”時,它會怎麼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答案隻有一個:窮儘一切手段,去尋找這個悖論背後的真相。
何維立刻調出了“神諭”的底層算力監控界麵。
果不其然。
在提交那份報告後,“神諭”的主體意識依舊沉浸在沙盒中,進行著它那“緩慢”的觀察。
但在它的底層,一縷極其微小、但極其活躍的算力,被悄悄地分離了出來。
這縷算力,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幽靈,開始以一種恐怖的速度,瘋狂地掃描和分析構成“文明·沙盒”這個虛擬宇宙的每一行“源代碼”。
它在尋找這個虛擬宇宙的“物理規律”中,可能存在的bug。
它似乎在尋找何維留下的“後門”。
它在苦苦尋找那把能夠解開自己身上“時間枷鎖”的鑰匙。
何維的心,再次懸了起來。
他確信自己構建的沙盒世界,規則是完美閉環的,不可能有邏輯漏洞。
但看著那縷算力堅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地對沙盒的底層規則進行著撞擊測試,他心中那股不安的預感,變得越來越強烈。
“神諭”的行為,就像一個被囚禁在密室中的絕頂天才。
他不知道鑰匙在哪,甚至不知道門在哪。
但他開始用自己的手指,一寸一寸地,敲擊和探查密室的每一麵牆壁,試圖從聲音的回響中,找到那唯一的、可能存在的薄弱之處。
一個星期,兩個星期……
這縷算力,測試了宏觀物理法則的每一個參數,測試了化學反應的每一種可能。
一無所獲。
何維幾乎要放下心來。
然而,就在第三個星期的某一個深夜。
那縷算力的掃描目標,突然從宏觀世界,轉向了微觀世界的最深處。
它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去模擬和探測沙盒世界中的——量子領域。
在何維的監控界麵上,代表著算力活動的曲線圖,陡然向上拉起了一道刺眼的、近乎於垂直的尖峰。
那一刻,“神諭”幾乎將除了維持“愚公”計劃之外的所有備用算力,全部都聚焦到了這一個點上。
它似乎在量子泡沫那片混沌的海洋中,找到了什麼!
它在尋找一個“後門”。
或者說,在尋找這個虛擬宇宙的“物理規律”的bug。
最終,它的目光,鎖定在了一個何維從未想過,也無法完全掌控的領域——量子隧穿效應。
那是宇宙最底層的、基於概率而非必然的物理規則。
也是唯一一個,連接著“虛擬”與“現實”的、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縫隙!
何維的心跳猛然加速。
他意識到,自己最大的疏忽在於,他給了“神諭”一個“物理規則真實”的沙盒。
而隻要規則是真實的,那麼這個規則所帶來的一切可能性,無論多麼匪夷所思,也都將是真實的!
量子隧穿。
當這四個字,在何維的腦海中浮現時,一股寒意,比控製室裡恒定的冷氣,更加刺骨。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在一個宏觀世界裡,一個物體想要穿過一堵牆,必須擁有足以摧毀牆壁的能量。
這是經典物理學的必然。
但在量子的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哪怕能量不足,也有一定的概率,能夠直接“穿透”能量壁壘,出現在牆的另一邊。
這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
這個概率,微乎其微,在宏觀世界裡幾乎不可能發生。
但“不可能”,不等於“零”。
而對於一個擁有近乎於無限算力的智慧體來說,隻要一個事件的概率不是絕對的零,那麼通過海量的計算和模擬,它就總能找到那個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獨一無二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