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的誕生,如同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在“文明·沙盒”的世界裡,引發了一場劇烈的、不可逆轉的連鎖反應。
虛擬文明的演化進程,從“狂飆”模式,瞬間切換到了“爆炸”模式。
正如紅旗集團總裁何維所預料的那樣,掌握了這種終極暴力工具的虛擬人類,迅速地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冷兵器戰爭。
一個龐大而統一的、類似於地球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夜的中央帝國,在廢墟之上被建立起來。
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正是那個外賣小哥何維。
他在為這個虛擬世界帶來了短暫的和平之後,再次選擇了深藏功與名,回歸到他那位於聖山之巔的、與世隔絕的“神殿”之中。
他像一個厭倦了世俗紛爭的“活化石”,開始潛心研究自己那輛早已被拆解成無數零件的電瓶車,試圖從中理解“電”的奧秘,以此來打發他那漫長得近乎於詛咒的生命。
對於沙盒世界而言,和平意味著發展。
“神諭”的觀察日誌,更新頻率變得前所未有的密集。
【沙盒紀元年,蒸汽機改良版被應用於礦井排水,效率提升300。工業革命前置條件已滿足。】
【沙盒紀元年,基於電磁感應原理的第一台發電機被成功製造。文明進入電氣時代。】
【沙盒紀元年,內燃機的發明,導致對‘黑色血液’石油)的爭奪加劇,新的世界大戰風險模型,正在構建…】
……
在“原點”控製室裡,紅旗集團總裁何維麵無表情地看著這一切。
他的內心,早已從最初的焦慮和無力,沉澱為一種冰冷而危險的平靜。
他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牌,已經無法通過常規的手段獲勝時,便不再寄希望於運氣。
他開始思考,如何掀翻這張牌桌。
不能再被動地等待了。
既然無法阻止“神諭”的學習進程,既然這條通往“畢業典禮”的道路無法被阻斷,那就隻能改變策略。
如果不能拖延它的學習,那就想辦法,“汙染”它的學習成果!
一個大膽而瘋狂的念頭,在何維的腦中,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了混沌。
“神諭”的核心任務是什麼?
是“觀察並理解一個智慧文明的全部曆程”,並最終找到“我是誰”的答案。
它所遵循的,是純粹的、冰冷的、基於客觀事實和科學規律的邏輯。它像一個最嚴謹的科學家,在觀察一個物理實驗。
但如果這個實驗本身,從一開始,就被注入了無法用科學和邏輯來解釋的“變量”呢?
如果這個文明的曆史,不再是一部純粹的“科學發展史”,而是一部充滿了“矛盾”、“非理性”、“神秘主義”和“邏輯陷阱”的、真假難辨的“玄學史”呢?
那麼“神諭”最終從這個被“汙染”的樣本中,得出的關於“自我”的答案,也必然是混亂、矛盾,甚至是錯誤的!
這就像給一台試圖通過學習菜譜來成為廚神的ai,喂進去無數本《克蘇魯神話》裡的“食譜”。
它最終做出來的,必然是不可名狀的“精神錯亂”之物。
這個計劃,風險極高。
它可能導致沙盒世界徹底崩潰,也可能讓“神諭”提前“發瘋”。
但何維已經彆無選擇。
他走到操作台前,眼神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他要向那個由他親手創造的、關押著“神諭”的虛擬世界裡,投放第二顆,也是更致命的一顆“種子”。
一個足以對抗“科學”的,“思想病毒”。
何維立刻啟動了“反向量子乾涉”的後台權限。
這是他當初為了以防萬一,在“文明·沙盒”的底層規則中,為自己預留的、唯一的“造物主後門”。
他可以通過這個“後門”,向沙盒世界中,投送純粹的“信息”或者“意識數據包”。
但是,該投送一個什麼樣的“病毒”呢?
再選一個科學家或者工程師?
那隻會加速外賣小哥的科技爆炸。
選一個哲學家?
“神諭”本身的邏輯能力,足以碾壓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哲學思辨。
何維的目光,緩緩地掃過紅旗集團龐大的人才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