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二,“歐羅巴”的冰凍地表。
一座巨大無比的建築,從冰蓋之下生長出來。
它的主體,是一條長達一百公裡的電磁加速軌道。
軌道的末端,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如同盛開的鋼鐵蓮花般的發射口。
它就是【電磁軌道炮】,代號【投石索】。
它是【大禹計劃】的第一件成品,也是人類文明伸向整個太陽係的、第一隻有力的手臂。
在其地下的工業基地,已經積攢了數百萬噸的高純度金屬錠和封裝好的聚變燃料。
今天,將是它的第一次正式發射。
地球反擊指揮中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屏幕上。
屏幕上,顯示著【投石索】的實時畫麵,以及各項關鍵數據。
“陛下,【投石索一號】已完成最後的能源充能。”林秋宜報告道,“炮膛內,第一批次資源包已裝填完畢。總質量十萬噸。”
十萬噸。
這個數字,相當於舊時代人類航天史上所有發射載荷總和的數倍。
而現在,它將一次投送到太空中。
何維坐在王座上,平靜地點了點頭。
“設定接收軌道。”他下達指令,“目標,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預定坐標。我們將在那裡,建立帝國的第一個‘星際建材倉庫’。”
“遵命。軌道參數已設定。”“神諭”ai回答。
何維的目光掃過屏幕。
沒有倒計時,沒有複雜的流程。
隻有最簡潔、最高效的執行。
“發射。”
命令下達的瞬間。
木衛二的地下,數座聚變反應堆將海量的電能,灌注入【投石索】的加速線圈。
長達一百公裡的軌道,在千分之一秒內,被強大的磁場所充滿。
“轟——!”
一聲沉悶的、源於能量瞬間釋放的巨響,在木衛二稀薄的大氣中回蕩。
在軌道的起點,那個重達十萬噸的、被特製合金包裹的資源包,被無形的巨力猛地推動。
它的速度,開始以恐怖的加速度飆升。
一道耀眼的、藍白色的光芒,從炮口噴薄而出。
那是資源包在超高速下與稀薄氣體摩擦所產生的等離子體輝光。
它像一顆新生的、短暫的彗星,拖著長長的尾跡,射入了漆黑的宇宙。
指揮中心內,所有人都被這一幕震撼。
“神諭,報告發射體狀態。”何維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報告。”光幕上,一條代表著資源包飛行軌跡的綠色線條出現。
“發射體已成功脫離木星引力影響。當前速度穩定,航向精準。”
“預計在四十八小時後,抵達小行星帶預定坐標。”
“軌道偏差:百分之零點零零一。”
這個數字,代表了帝國工業和算法的極致精度。
趙東升看著那道完美的軌跡線,他緊握的拳頭,終於鬆開了。
“我們成功了。”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難以置信,“我們真的做到了。有了這條‘資源管道’,整個太陽係的資源,都將為我們所用!”
指揮中心內的其他區長和技術專家,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絕望的陰霾,正在被驅散。
【大禹計劃】的成功,為這場看似不可能勝利的戰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地球能夠在星際建立工業,采集星際資源。
接下來,他們就可以用這些東西,去建造戰艦,建造武器,去武裝整個文明。
人類終於有了反抗“收割者”的資本。
然而,就在指揮中心充滿了樂觀氣氛的時刻——
“警報。”
“神諭”ai的聲音,毫無征兆地響起。
“‘神諭’,報告警報來源。”何維的眉頭皺了起來。
“警報來源:太陽係外圍引力波背景噪音監測陣列。”
主屏幕的畫麵切換了。
不再是【投石索】的壯觀影像,而是一片充滿了無數噪點的、如同雪花般的背景數據圖。
在這片看似混亂無序的數據海洋中,一個極其微弱的、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的信號源,被一個黃色的數據框給標記了出來。
“這是什麼?”一名物理學家不解地問道,“看起來像一次普通的超新星爆發殘留的引力波信號。”
“不。”“神諭”ai否定了他的猜測。
“該信號的強度,遠低於任何已知的自然天體物理現象。但是,它的頻率,呈現出一種非自然的、極具規律性的周期性變化。”
“重複一遍,它的規律性,不符合任何已知的物理模型。”
何維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
“放大信號源所在區域的星圖。”他命令道。
星圖在屏幕上展開,鏡頭開始向太陽係的邊緣地帶拉近。
越過海王星的軌道。
穿過柯伊伯帶。
最終,停留在一片空曠、黑暗、幾乎沒有任何大型天體的虛無區域。
奧爾特雲。
那是太陽係的邊疆,是理論上存在、但人類從未真正踏足過的、由無數冰冷彗星構成的巨大球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個異常信號,就來自於這片無儘的黑暗之中。
“能確定它的具體位置嗎?”何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