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計劃】的命令,如同神經信號,瞬間貫穿了整個帝國的工業體係。
木衛二,“歐羅巴”的冰凍地表。
那座剛剛完成第一次發射任務的【投石索】電磁軌道炮,炮口的能量輝光緩緩熄滅,陷入了沉默。
在其地下的工業基地,一場無聲的變革開始了。
“神諭”ai接收到了何維的最高指令。
它的核心算法立刻對整個木衛二工業網絡進行了重構。
原本用於生產和提煉基礎資源的生產線,超過百分之九十被強製停止。
所有的能源和物質流,開始被重新導向一個全新的目標。
在黑暗的冰下海洋中,那六萬多個【工業母種】,停止了對同類的複製。
它們內部的3d打印模塊,開始讀取一張全新的、充滿了複雜結構的設計圖。
圖紙的名稱是——【“誇父”級重型工程艦】。
“誇父”,中國上古神話中,追逐太陽的巨人。
這個名字,完美地詮釋了這艘工程艦的唯一使命。
它的設計,完全是為了在一個近乎地獄的環境中進行作業。
艦體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長度達到一公裡,像一個扁平的、由無數個六邊形拚接而成的巨大龜甲。
它的核心,是一個獨立的、被超導磁場約束的聚變反應堆,能夠為它在遠離補給的情況下,提供長達數十年的能源。
它沒有裝備任何武器。
它的全部設計,都服務於兩個核心功能:極致的防護和強大的建造能力。
艦體最外層,是一麵厚達十米的多層複合式隔熱盾。
隔熱盾的最表層,覆蓋著一層最新研發的、能夠反射百分之九十九熱輻射的鏡麵塗層。
塗層之下,是石墨烯氣凝膠的隔熱層,以及一個由液態金屬構成的內部循環散熱係統。
這麵盾牌,將是它對抗太陽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在艦體的腹部,則密集地裝載著數千台大小不一的、特化的工程機器人和數萬個高精度機械臂。
它們可以在“神諭”ai的遠程操控下,完成對行星級彆的、毫米級精度的建造任務。
第一艘【誇父】級工程艦的部件,開始在冰下工廠裡被打印出來。
巨大的龍骨、厚重的裝甲、精密的引擎……
隨後,這些部件被運輸到冰層之上,由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工程機器人進行最終的組裝。
三天後。
第一艘完整的【誇父】艦,出現在木衛二那蒼白的地表上。
它靜靜地停泊在那裡,黑色的艦體在遙遠太陽的微光下,反射出金屬的冷光。
緊接著,是第二艘,第三艘……
木衛二,這顆曾經寧靜的星球,變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絕後的巨型星際造船廠。
無數的發射口從冰蓋下升起,新建成的【誇父】艦被源源不斷地送入木星的軌道。
它們在木星的引力範圍內集結。
從地球指揮中心的星圖上看,那片空域,仿佛出現了一個正在不斷擴散的、由黑色鋼鐵構成的巨大蜂巢。
艦船的數量,從一,到十,到一百,再到一萬。
它們在太空中排列成整齊的方陣,等待著它們的同伴,也等待著最後的出征命令。
在建造艦隊的同時。
木衛二的工業基地,也在同步生產著另一批更重要的東西。
【行星發動機】和【恒星虹吸】裝置的預製構件。
重達萬噸的磁約束線圈、巨大的能量轉換模塊、由特殊合金一體鑄造的塔基……
這些龐然大物,被一個個地生產出來,然後被重新啟用的【投石索】電磁軌道炮,當成貨物,精準地發射到軌道上的集結點。
在集結點,早已等候在此的【誇父】艦會伸出巨大的機械臂,像最謹慎的搬運工,將這些珍貴的貨物,小心翼翼地裝入自己那巨大的腹部貨倉。
整個過程,如同一場由神明指揮的、規模宏大的宇宙芭蕾。
效率,被提升到了極致。
地球反擊指揮中心。
所有新上任的區長們,親眼見證著一個文明,正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將自己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武裝成一個準備奔赴戰場的巨人。
“陛下。”
林秋宜走到何維身邊,她的目光同樣注視著屏幕上那已經初具規模的黑色艦隊。
“三個月的時間,真的夠嗎?我們要建造的是十萬艘這樣的巨艦。”
這個數字,即便是親眼見證著奇跡的發生,也依然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夠。”
何維的回答,隻有一個字。
他相信“神諭”ai的計算,更相信指數級增長的恐怖力量。
時間,一天天過去。
木星軌道上集結的艦隊,規模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