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一集?按40集有效出場算……”
隻能說濮倫實在太了解俞良了。雖然這次他通過和鄭小龍的深入溝通,獲取了更多關於《紅高粱》項目的信息,但正如前文所說,他最清楚俞良最關心的終究還是片酬。
當聽到“42集”時,俞良心裡迅速按40集做了估算——1600萬。他忍不住暗自嘀咕:這片酬確實不低了,比他拍電影的報酬高出一大截。
他現在確實值這個價。儘管道理如此,他還是感到有些吃驚。畢竟去年他的最高片酬也才二三十萬,今年就直接跳到40萬,而且這還隻是鄭小龍那邊的初次報價,他們甚至還沒開始往上談。
要是能談到50萬,按40集算那可就是2000萬!
好家夥,這絕對算得上一線演員的片酬水平,甚至在一線裡都算高的。
單說接電視劇來說。
不過俞良並沒有立即和濮倫討論具體怎麼談、後續如何抬價,而是先詢問起劇組更詳細的內情。主要他之前確實沒和鄭小龍聊得太深入,對項目很多細節還不了解。
隨後,濮倫向他進一步介紹了《紅高粱》劇組的情況,不得不說,整個過程確實一波三折。
這部電視劇並不是鄭小龍一個人投資的——這也正常,這麼大項目怎麼可能獨自投資?實際上,這次是鄭小龍與山東衛視合作。山東衛視主動找到鄭小龍,希望聯合出品,並給予了鄭小龍極大的創作自主權。
鄭小龍經過一番考慮,也有意複製《甄嬛傳》的成功,便接下了這個項目。山東衛視這次手筆很大,不僅自己投入,還拉來了湖南衛視共同投資。三家聯合之下,《紅高粱》的總投資高達1.5億。
山東衛視為鄭小龍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請來了著名編劇趙冬苓。趙冬苓雖然公眾知名度不高,但在業內絕對是頂尖的編劇之一。能請動她非常不容易。確定合作後,她親自前往高密采風,完成了劇本初稿,之後又和鄭小龍一起反複打磨。
不過整個創作周期相當緊張,主要原因在於《紅高粱》的故事與高粱成熟季節緊密相關,每年隻有特定拍攝窗口,因此劇本撰寫的時間被大幅壓縮,進度顯得特彆趕。
其實,濮倫所不知道的是,鄭小龍力薦俞良出演也經曆了一番波折。山東衛視原本認為,如此重大的項目,主要角色當然應該請國內最知名的演員來試鏡,尤其是男女主角,必須是一線中的一線。
在男主角“餘占鼇”的人選上,山東衛視提了幾個名字,其中並沒有俞良。但鄭小龍卻堅持要用他。
山東衛視方麵有人提出異議,倒不是覺得俞良不紅,更多是擔心他的形象是否符合角色。鄭小龍則據理力爭,認為俞良的形象可以通過化妝調整,演技、身材和知名度都足夠,完全能夠勝任。
說實話,俞良的外形雖偏俊秀,但並非與角色格格不入。彆忘了他在《火藍刀鋒》裡留過板寸頭,曬黑之後配上結實的身材,顯得相當硬朗。
但問題在於,這部劇投資巨大,山東衛視作為主要出資方,儘管放權給鄭小龍,心裡仍不免忐忑。
更何況還要過莫言那一關——他們雖然花1000萬買下了《紅高粱》的電視劇改編權,但就像張藝謀拍《山楂樹之戀》時要尊重原作者意見一樣,電視劇選角同樣需考慮莫言的看法。
原著中的餘占鼇是個血氣方方的漢子,山東衛視方麵擔心莫言不會認可俞良。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莫言和張藝謀的交情。
兩人相識近三十年,私交甚篤。
而俞良和張藝謀的關係更不用說,圈內盛傳,張藝謀非常喜歡俞良,已經認了俞良當乾兒子。
至於是誰傳出來的...咳咳咳,不重要,反正張藝謀是俞良的最大靠山。
鄭小龍恰恰抓住這一點進行回應,向山東衛視表明,如果俞良來演,莫言那邊根本不是問題。
山東衛視的負責人這才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