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開機一周後,有關《紅高粱》劇組的相關消息,開始有規模地出現在外界。
這是出品方顯然開始發力了。
所以相關話題登上了熱搜,以及各大門戶網站。
首先是電視劇紅高粱這個話題。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有媒體零星報道劇版立項的消息,但當時沒引起太多關注。
這次出品方加大了宣傳力度,算是向大眾正式宣告。
劇版《紅高粱》要來了。
不過這個話題本身排名不高,原因也很簡單,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在拍攝階段,大眾的關注度總是有限的,真正熱議還得等臨近播出或者開播之後。
但劇可能暫時沒那麼受關注,可演員可不一樣。
明星的價值,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關於這次演員陣容的曝光安排,製作方,也就是導演鄭曉龍和山東衛視方麵的負責人,事先都和俞良商量過。
他們希望借助他的高關注度為電視劇提前造勢,希望他能配合一下。
不過在商量的時候,俞良從鄭曉龍那裡得知一個彆的消息。
儘管《紅高粱》剛開拍不久,但已經有好幾家電視台開始接觸購買播出版權了。
這意味著,劇很可能在拍完之前,就會被賣出去。
這種情況其實相當少見。
通常電視台會等成片出來,評估一下,再決定是否購買,但這次各方卻表現出強烈的提前認購意願,估計價格想必也不會低。
但這也始終必然,市場變了,而且這也是一種基於信任和口碑的緣故。
鄭曉龍坐鎮導演、山東衛視牽頭、多家大公司聯合出品,再加上莫言原著和紅高粱這個ip本身的熱度,這種配置幾乎就是“精品劇”的代名詞,電視台自然願意押注。
這就好比張藝謀拍電影,哪怕還不知道具體拍什麼,照樣有人願意投資,觀眾走進電影院,也是衝著他的名字買一張票。
這是一種長期積累的品牌效應,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說回正題,對於配合宣傳,俞良當然沒有意見,但他也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演員曝光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出,他建議先公布他自己出演餘占鼇的消息,最後再由周薰壓軸登場。
這次劇組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到位,至今沒有任何小道消息泄露。
否則單是“周薰時隔多年重返電視劇”這一點,就足夠在熱搜頭條上掛一兩天了。
而俞良之所以這麼安排,主要還是考慮到角色適配度的爭議。
儘管他在組內的造型和表演已經獲得了主創團隊的認可,但外界並不知道這些。他擔心一旦自己出演餘占鼇的消息先放出去,很多人會憑對他以往的“俊朗小生”印象質疑他能否駕馭這個粗獷角色。
就算他出演過《火藍刀鋒》,也不管用,畢竟人物又不一樣,而且原著和原著知名度也不一樣。
根本就沒可比性,所以很多人對於蔣小魚,是沒有先入印象的。
但是餘占鼇可不一樣。
除此之外,如果天價片酬再被曝光,很可能有人會罵他“見錢眼開”“什麼戲都接”。
而俞良有預料,也清楚自己黑粉不少,所以他就想著,儘可能的利用熱搜和輿論“節奏”來引導風向。
他的計劃是,先放出自己出演的消息,讓爭議和討論充分發酵,等熱度達到一定程度、但尚未形成大規模負麵輿論之前,再順勢推出周薰的重磅消息。
這樣一來,大眾的注意力會迅速被周薰吸引過去,既達到了宣傳效果,也間接幫他轉移了火力。
隻能說,俞良確實把炒作和心理博弈玩明白了。
劇組方麵也同意了這個方案。鄭曉龍覺得有道理,他們清楚俞良在劇中的造型和表現,但觀眾不知道。
雖說有爭議很正常,但現在可是和電視台談判階段,彆因為這事兒少賺錢了。
所以山東衛視的代表也認可,周薰和她的團隊同樣沒有意見,畢竟這部劇本質上是大女主戲,由她壓軸合情合理,而且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結果。
事情就這麼定了。
沒幾天,俞良餘占鼇登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