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就是純粹是好奇了。
說實在的,雖然這些消息他們也能查,但是吧,有“內部渠道”,確實是比較爽。
而杜楊覺得已經說了,現在也沒必要藏著掖著。
接著,她介紹了春節檔的主要電影,包括《西遊記之大鬨天宮》《前任攻略》《澳門風雲》等他們內部比較看好的電影。
不過呢,最讓俞良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傳統電影。
而是《爸爸去哪兒》。
因為《爸爸去哪兒》,居然要推出電影版,就在春節檔上映……
這瞬間勾起了他的記憶。
他印象裡,上一世有一段時間,確實有一些熱門綜藝會被改編成電影用來“圈錢”,內容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加長版綜藝特輯。
坦白說,這根本不算電影,就像剛才說的,純商業操作。
就是撈錢。
但俞良並不像某些電影人那樣,對此憤慨,指責它“破壞電影藝術”。
事實上,他內心其實是羨慕。
看他們累死累活的拍一部電影,再看看人家,拍個綜藝,就能撈錢。
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
俞良收回思緒,正式提出了他的想法。
“我覺得,既然這樣,那我們不如就在1月中旬上,那個時候很多學校都已經放寒假了……”
……
本次關於電影上映日期的首次會議並未最終確定檔期。
儘管俞良的提議很有說服力。
他明確指出自己的粉絲群體主要集中在學生群體,寒假期間上映不僅能夠有效覆蓋這一受眾,競爭壓力相對較小,而且還能蹭一下賀歲檔和春節檔。
更重要的是,若定在一月中旬上映,就意味著為中影協調其他院線、以及萬達安排排片留出了足足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這時間無疑是非常充裕的。
兩家代表對俞良的想法都表示認同,事實上,這也與他們內部的調研結果差不多。
俞良的粉絲基數雖大,但以學生為主,寒假確實是理想的檔期。
而且正如俞良所說,同期競爭不強,同類型影片幾乎沒有,市場差異化明顯。
就算是有影響,那麼分流影響也會降到最低。
但最終決定並不能立即拍板。
雙方仍需進行內部測算、撰寫報告並經過多層溝通,還要和院線有個大概的溝通。
總之,需要一定時間。
不過時間也不會太久,張主任和杜楊表示會儘快協調好,爭取這兩天就給答複。
到時候再開會。
俞良不急,他追求的是高排片率。
說實在的,電影再好,排片不足,沒人看有個蛋用,照樣撲。
而中視,並未過多表態,基本持觀望態度,意思很明白,你們來,我們都行。
這也合乎情理,因其所占份額最小,而且公司的主要經營的也不是院線,而發行由中影負責,所以看著就完事兒了。
當然,中視是有媒體資源。
會議中,他們提出可協助聯係央視6頻道,像當初《山楂樹之戀》一樣安排首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