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軟磨硬泡,鄭小龍的態度也終於有所鬆動。
原因很簡單,他壓力實在太大了。
俞良句句說在他心坎上。
版權談判確實受這事影響慢了下來,幾家電視台還在借機壓價。
而且關於後麵高粱地的拍攝,他們考慮高粱過季後用道具代替,但那樣得噴染幾十畝地,工程量大、還耗時耗力、費錢,最重要的是效果還沒保證。
再加上俞良看起來確實生龍活虎,除了吊著點滴,整個人狀態不錯,態度又堅決,鄭小龍最終鬆了口。
不過他還是要俞良說出具體辦法,尤其是抬轎那場戲怎麼處理。
其實吧,鄭小龍其實也想過來著...
隻能說,兩人心有靈犀。
兩人想到了一起,原本是四人抬轎,前後各兩人,兩根木杆得壓在兩個肩膀上。
現在改成“八抬大轎”,俞良可以用沒受傷的那邊肩膀單獨承力,轎子本身也容易改。
鄭小龍沒想到,俞良和他想法一樣,所以決定試試,但仍強調一旦俞良覺得不行就立刻停。
俞良當然滿口答應。
鄭小龍隨後就跟山東衛視的領導彙報了情況。
領導們本來就想儘快複拍,一聽俞良主動帶傷上場,紛紛記住了他這份人情。
而鄭小龍更是記住了俞良的人情。
隨後道具組接到指令,連夜改轎子。
也是為了將功補過,他們把每一根木棍都打磨得極其光滑,不敢留一絲木刺。
是真怕了。
第二天,轎子就改好了。
其實所謂“八抬”也就是加幾根杠子,和傳統製式略有不同,當然,肯定不是那麼標準,但反正是電視劇,沒必要太較真。
開拍前,鄭小龍千叮萬囑,尤其交代來喜,也就是站在俞良後方的演員,務必把木杠舉高,儘量減少俞良肩膀的受力。
先試了一遍,沒問題,俞良沒有任何不適,鄭小龍其實也怕俞良強撐,一直仔細看俞良的表情,確認真沒問題,而且都這個時候了,於是連忙開始實拍。
俞良表現得就像沒受傷一樣,狀態依舊到位。
鄭小龍看了一條,覺得效果雖不是最完美,但考慮到俞良的情況和拍攝進度,直接給過了。
拍完這一場,鄭小龍總算鬆了口氣。
俞良剩餘的高粱地戲份大多是小鏡頭,就算用道具替代也不影響大局,代價小很多。
所以他本想勸俞良到此為止,回去好好休息,但俞良卻堅持要一口氣把所有高粱戲拍完。
其實是因為俞良已經想好要請假了。
昨晚,他在魔都的財務經理來電,說比特幣波動很大,現已漲到300元一枚。雖然走勢還不穩定,但俞良印象裡,比特幣爆發期好像快到了。
他覺得自己近期必須去一趟港城。
所以呢,他就想著,趕快把這些拍完。
而理由都是現成的,去港城休養,順便真的做除疤。
鄭小龍沒理由不批。
鄭小龍看俞良依舊生龍活虎,狀態正好,餘下的戲也不多,就當場調整拍攝計劃,決定當天全拍完。
其他演員都表示理解,隻有周薰不太樂意,她不是對調整通告有意見,純粹是氣俞良這麼不愛惜身體。
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好多說什麼。
拍攝進行得很順利,俞良演技在線,鄭小龍也有意放寬標準,所以基本上也都是一兩條就過。
當天下午,俞良就拍完了所有高粱地戲份。
晚上,他隨即去找鄭小龍請假,一開口就是半個月,理由剛才也說了,去港城的醫院休養和做除疤治療。
其實俞良根本不用解釋這麼多。
鄭小龍本來就想給他長假,何況俞良已拍完重頭戲,之前進度又快,他的戲份已完成四分之三,就算再休一個月,回來也隻需十天就能全部殺青。
再加上俞良這次幫了大忙,鄭小龍二話沒說就批了假,甚至還主動表示,“如果需要,還可以再延。”
俞良拿到假期,美滋滋的當晚就帶著濮倫、王寶強和助理們離開了劇組。
他並沒直接飛魔都轉香港,因為比特幣還在波動,玩幾天也沒事兒。
而且王保強也要回京城,俞良也想著看看爹媽,還有義父,所以就和王寶強一起回了京城,回家待了兩天,好好享受了下父母的百般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