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外界的紛紛擾擾,在離開《何以笙簫默》劇組的第八天,俞良與企鵝、網易的談判終於有了結果。
網易這邊率先談妥。
不過要說一嘴,其實在敲定之前,俞良也對網易進行了說明。
他告訴對方負責人,這部劇大概率會有企鵝的投資。
儘管在企鵝與豬廠之間,他更傾向選擇企鵝,但他也秉持“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原則,坦誠相告、實話實說。
況且,這事想瞞也瞞不住。
而網易那邊,對此倒不太在意。
畢竟隻是投資而已,而且俞良還保證企鵝不會乾預內容創作和拍攝,所以他們更沒有意見。
隻要能宣傳遊戲,其他都好說。
而且吧,網易代表內心甚至有點竊喜,宣傳自家遊戲的劇,若能在企鵝的平台上播出,想想都覺得痛快。
因此,網易明確向俞良表示。
這不影響雙方合作。
俞良殊不知,他這次的操作,促成了企鵝和網易哪怕多年後,也是少有的幾次合作之一。
說回正題,這事兒說好了,後續推進就順利了許多。
當然,所謂“順利”也並非一帆風順。
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作意願,這是大前提。
但在價格上,有一些分歧。
網易已將價格提到2200萬,這不算小數目。
但俞良覺得還有上浮空間,索性一口價喊到3500萬。
本質還是一個想少掏點,一個想多要點。
而網易雖然不差錢,但也不能亂花。
於是在“郎有情妾有意”的合作基礎上,雙方展開了一場價格拉鋸戰。
其實俞良開出3500萬,本就是為了留出議價餘地,他清楚遊戲公司雖有錢,但也不是冤大頭。
而網易方麵,雖不接受3500萬,但在2200萬的基礎上適當加價也沒問題。
一方麵,他們確實預算充足,多幾百萬不算什麼。
另一方麵,他們也看重俞良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以及他操盤項目的能力,尤其是《唐人街探案》的成功,讓網易在前期調研中對俞良頗具信心。
更重要的是,剛才也說了,網易樂於見到企鵝投資,卻為他們宣傳遊戲。
光是想想就覺得很爽,所以更是加大了他們植入的決心。
網易出資2800萬,在《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植入《鎮魔曲》,不占份額,純植入。
當然,網易也提出了相應要求,畢竟花了這麼多錢。
不過內容無非是“好好宣傳遊戲”,這對俞良來說並不難辦。
網易方麵也承諾,不會過度乾涉創作,儘量互相理解。
說到底,網易也明白,植入的核心是讓更多人知道《鎮魔曲》這款遊戲。
若為了宣傳遊戲,把劇拍成遊戲廣告,反而沒人看了。
當然,想法歸想法,理解也歸理解,後麵的情況還是要看後續合作。
不過有互相理解的想法就已經很好了。
而俞良隨即派出以他們良圖、良謀兩家公司的首席編劇顧白,同時帶著公司新招的三名編劇組成團隊,前往網易溝通劇本創作,將遊戲內容自然融入劇情。
按理說,這個階段導演也該參與進來,但這次時間實在太緊。
尤其是網易希望劇集能在十一月製作好,十二月最好能播出,以便與遊戲上線同步宣傳。
看在2800萬的份上,俞良必須拿出行動向金主表明誠意。
所以呢,在導演尚未確定的情況下,他先派出了編劇團隊,以示對網易2800萬...咳咳,對網易信任的重視。
不過俞良也清楚,導演人選必須儘快敲定。
這是一個投資過億的項目,他不敢冒險啟用新人或不知名導演,必須找有經驗、有口碑的成熟導演。
雖然知名導演也不一定百分百成功,但至少更穩妥。
他首先想到的是正在合作《何以笙簫默》的劉俊傑。
對方在他的“金錢攻勢”下,兩人關係處得不錯。
其實在拍戲的時候,他也開玩笑一樣試探過對方簽不簽約,但劉俊傑表示不願簽約,說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再受束縛。
但也願意長期合作。
俞良雖然有點失望,但覺得這樣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