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的清晨,陽光穿過議事大廳高大的窗格,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座見證了銅都城興衰榮辱的大廳,在陳啟團隊不眠不休的搶修下,已經恢複了往日的莊嚴肅穆。
牆壁上的血汙與刀痕被精心打磨過的石板覆蓋,穹頂的破洞也被來自南洋的柚木修複,隻是那嶄新的木色,與周圍飽經風霜的石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聲地訴說著不久前的那場浩劫。
大廳之內,氣氛莊重、期待,又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何維端坐於最上首的黑鐵王座之上,他的身後,不再是冰冷的牆壁,而是一麵剛剛由陳啟繪製的巨大地圖。
地圖上,長河平原如同一條巨龍橫臥,東方的大海與南方的群島清晰可見,代表著這個文明已知的整個世界。
王座之下,約四十名在內戰中幸存下來的公民齊聚一堂。
他們的坐席涇渭分明,形成了三個既獨立又相互交融的團體。
一方,是以何山曾經的副官為首的銅都城老成派,他們經曆了最慘烈的守城戰,眼神中帶著難以磨滅的悲愴與堅毅。
一方,是以林沐帶來的幾位上海港新生代公民為代表的海洋派,他們思維敏銳,眼界開闊,代表著聯盟技術與商業的前沿。
最後一方,則是人數最少,卻氣勢最盛的南洋派——李虎、陳啟、呂宋等人。
他們是追隨何維歸來的開拓者,身上帶著雨林的野性與黑鐵的冰冷,是何維手中最鋒利的劍。
大廳的角落裡,何石、何川、餘濤等軍事將領肅立,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威懾,確保著這場關乎文明未來的會議,能在絕對的秩序下進行。
“諸位。”何維的聲音響起,瞬間讓整個大廳變得鴉雀無聲。
“今日召集各位,是為了決定我們共同體的未來。”他目光如炬,直入主題,“戰爭的傷口尚未愈合,但文明的腳步不能停歇。我們不能再是一個鬆散的、各自為政的城市聯盟。我們必須凝聚成一個拳頭,擁有統一的意誌,統一的名字。”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地圖前,用手輕輕劃過那片廣袤的土地。
“所以,我們今天的第一個議題——為我們的共同體,定一個名號。”
話音落下,大廳內響起一陣低低的私語。
片刻後,銅都城的一位老公民,也是何山曾經的民政官,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須發皆白,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溝壑。
“盟主,”他恭敬地行了一禮,“老朽以為,我們發源於此,成長於此,我們的文明根基,便是這條哺育了我們的長河。不如,就名為‘大河之國’。簡單明了,不忘根本。”
他的提議立刻得到了一些銅都城舊臣的附和。
在他們看來,這既是尊重傳統,也暗含著銅都城作為“龍興之地”的中心地位。
然而,來自上海港的一名年輕代表卻站了起來,他的語氣雖然恭敬,但觀點卻針鋒相對:“尊敬的長者,您的提議固然有理。但我們聯盟的疆域早已超越了長河的範圍。上海港臨於東海,南洋更是有萬裡之遙。若以‘大河’為名,是否會將海洋與群島的同胞置於邊緣之地?這不利於未來的融合。”
這番話立刻引起了上海港和南洋城代表的共鳴。
他們對“大河”的歸屬感,遠不如對“海洋”來得親切。
就在這時,一聲洪亮的嗓音壓過了所有的議論。
何石闊步而出,朗聲說道:
“我認為,那些名字都太過軟弱!”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不容置疑的狂熱:“這片土地,是我父親一手開創!是我父親,從食人部落手中奪回了文明的火種!”
“是我父親,帶領我們戰勝了草原的餓狼!”
“更是父親,如天神下凡,半月之內蕩平叛軍,拯救了我們所有人!”
他振臂高呼:“父親是我們的維神!是這片土地唯一的主宰!”
“所以,我們的國家,理應名為‘何維帝國’!或是‘維神之朝’!”
“用父親的名字,作為我們永恒的旗幟,讓他的神威震懾所有心懷不軌之徒,萬世不移!”
李虎、呂宋等軍方將領立刻高聲附和,他們是何維強大武力的最直接見證者,對這種強者為尊的邏輯深以為然。
就連許多平民代表,也被這種簡單直接的崇拜所感染。
然而,何月、林沐、陳啟等人,卻不約而同地皺起了眉頭。
這又回到了“人治”的老路,將整個文明的命運,再次與一個人牢牢捆綁。
若是何維再次離開,曆史的悲劇豈不是又要重演?
眼看大廳就要因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而陷入激烈的爭吵,何維緩緩抬起了手。
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所有的聲音便戛然而止。
“何石,”他看著自己的兒子,眼神中既有讚許,也有否定,“你的忠誠毋庸置疑。但是,將一個文明的未來,寄托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脆弱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走到大廳中央,親衛早已備好了筆墨和一塊巨大的木板。
何維拿起粗大的炭筆,沒有絲毫猶豫,在木板上寫下了兩個古樸而厚重的方塊字:華夏、
所有人都看著這兩個陌生的字,不明所以。
何維轉過身,他的聲音仿佛來自遙遠的時空,帶著一種史詩般的恢弘。
“我現在為你們講述一個,被遺忘了很久很久的故事。”
“在比我們所知的任何曆史都要遙遠的過去,我們的祖先,並非生來就在這片長河平原。他們的故鄉,在更遙遠的北方。他們中的一支,被稱為‘華’族,聰慧而富有創造力,他們最早掌握了燒製陶器和耕種的技術。”
“另一支,被稱為‘夏’族,勇猛而善於征戰,他們最早馴服了野獸,打造了武器。”
“這兩支偉大的部族,為了生存,也為了追尋更廣闊的天地,曆經千難萬險,最終相遇融合。他們取長補短,合二為一,開創了我們最古老、最輝煌的文明。從此,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
何維的故事,如同一道光,瞬間照亮了所有人的認知。
他巧妙地將柳江人的南遷史詩、銅都城的農耕文明、都護府的遊牧傳統,甚至是南洋各部落的起源,都納入到這個宏大的敘事框架之下。
“‘華’,有服章之美,亦有光輝燦爛之意!”
“‘夏’,有禮儀之大,亦有廣闊無垠之意!”
“以‘華夏’為名,既是追溯我們共同的血脈之‘根’,也是期許我們未來的文明,能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光輝而博大!”
話音落下,滿場皆寂。
所有人都被這個宏大而壯麗的起源故事深深震撼。
無論是來自何方,屬於何派,他們都在這個故事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那份超越地域的共同歸屬感。
不等眾人從震撼中回過神來,何維又在“華夏”二字之後,添上了另外兩個字:神洲。
“至於‘神洲’,”何維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他指向了窗外那片曆經磨難的土地,“今日你們稱我為‘維神’。但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真正的‘神’,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
“是這片土地,在最野蠻的時代,依然孕育了文明的火種!”
“是這片土地,在最殘酷的戰爭中,依然能誕生出何山、商老將軍那樣視死如歸的英雄!”
“是這片土地,無論遭受怎樣的創傷,總能在廢墟之上,浴火重生,開出更頑強的花朵!”
“這片土地是神眷之地!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神洲之上的子民!”
“‘洲’,則代表著我們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長河平原、北方草原、東方海港、婆羅洲雨林,乃至未來我們要去探索的,更遙遠的五洲四海!都將是我們‘華夏神洲’的疆域!”
華夏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