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銅都城的人們這樣稱呼那種能燃燒的石頭。
這個名字,充滿了敬畏與神秘。
當何維帶著大量的煤塊樣品,回到聚落,並在所有人的麵前,成功點燃那堆能釋放出恐怖熱量和持久火焰的“神石”時,整個銅都城都沸騰了。
對普通自由民而言,這隻是一場新的神跡,再一次印證了首領無所不能的神授智慧。
但對燧、矛、堅這些核心管理者來說,他們看到的,是銅都城擺脫能源枷鎖,即將迎來一次爆炸性飛躍的曙光。
“首領!有了這東西,我的兄弟們再也不用每天頂著大太陽去砍樹了!”矛第一個反應過來,他看著那堆黑色的煤,眼睛比煤火還要亮,“燒炭的活兒又臟又累,現在,我們是不是可以去乾彆的了?”
何維笑著點頭:“當然。木炭隊可以解散了。但是,矛,你和你的磐石衛隊,將有更重要的任務。”
何維將一張剛剛繪製的圖紙,在眾人麵前展開。
圖紙上,清晰地畫著一條從銅都城出發,繞過北邊森林,直通那條乾涸河穀的全新道路規劃圖,以及一個簡易的露天采煤場的設計。
“煤,將是我們的新血液。而這條路,就是輸送血液的血管。”何維指著圖紙,“築路隊,將再次擴編。我需要一條足以讓十六駕馬車並行的寬闊大道!矛,你負責道路的修建和安全。堅,你負責帶領人手,進行第一期的露天煤礦開采。”
“是!”矛和堅齊聲應道,聲音洪亮,充滿了乾勁。
另一邊,燧長老已經徹底陷入了一種技術狂想的狀態。
他帶著所有的山民工匠,圍著新建的“黑火熔爐”試驗台,不分晝夜地進行著改造。
煤燃燒釋放的煙氣有毒,需要更高的煙囪來排出。
煤的燃點更高,需要更強勁的鼓風係統,皮囊風箱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何維又給他們畫出了“人力往複式活塞風箱”的草圖。
煤燃燒後的爐渣更多,也更堅硬,需要重新設計出渣口和爐底結構。
整個匠人區,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和工匠們興奮的爭論聲,徹夜不息。
然而,三天之後,一個當初何維並未預料到的嚴峻考驗,如同烏雲一般,籠罩在了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上空。
這天傍晚,何維召集例會。
五大項目組的負責人,第一次集體向他“訴苦”,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和無奈。
第一個開口的,是“神農司”的司長,禾根。
“首領,”老農夫的腰都快直不起來了,“地,都開出來了。但播種的速度,跟不上啊!我們隻有三架耬車,幾十個老農夫,可要播種的土地,比過去多了十倍!而且,那些剛出苗的莊稼,也需要人手去鋤草、去看護。我們……我們忙不過來了!”
接著是負責建設的“牆”。
“首領,城裡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想要更寬敞的泥草屋。但我們的人手有限,白天要去修路,要去幫忙挖煤,晚上回來,哪還有力氣蓋房子?很多家庭還擠在以前的窩棚裡,一下雨就漏水,怨言很大啊。”
“還有我們!”負責後勤的“穗”也急了,“捕魚隊的人手也少了,采集隊的人也時常被抽調。現在每天的肉食和果子,供應都很緊張。大家都說,日子好像還沒以前吃得好。”
最後,是矛和堅,這兩個最壯實的漢子,也一臉的苦色。
“首領,築路隊和采煤隊,聽起來威風。可您要那麼寬的路,光是去山上挖石頭、砸碎了鋪路,就把我們的人累垮了。現在每天都有人累倒,這活兒……太耗人了。”
何維聽著他們的抱怨,眉頭緊鎖。
他陷入了一個經典的“發展陷阱”。
農業革命、能源革命,這兩大引擎同時啟動,極大地拓展了銅都城的發展空間。
但也正因為攤子鋪得太大,項目太多,導致了一個問題。
人手嚴重不足。
九百多人的總人口,要同時承擔農業、基建、采礦、冶煉、軍事訓練、後勤保障等多項任務,每一個人,都像上了發條的陀螺,連軸轉動,卻依然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巨大胃口。
成長的煩惱,來得如此之快。
這不再是技術問題,是生產力極限的問題。
“首領,要不……我們先停幾個項目?”燧長老小心翼翼地提議,“先把糧食生產搞上去,其他的,可以緩緩。”
“不行!”何維斷然拒絕,“開弓沒有回頭路。任何一個環節停下來,都會引發連鎖反應。我們必須前進。而且,是加速前進。”
石屋內一片沉默,所有人都看著何維,等待著他再次創造奇跡。
何維站起身,在屋中來回踱步。
既然內部的勞動力已經挖掘到了極限,那就隻有一個選擇了。
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