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舟在狹窄的水道中穿行,如同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迷宮。
何維、阿月和漁,三人盤腿坐在船艙裡,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兩側,是一座座用粗壯的硬木打入水底,支撐起來的吊腳樓。這些房屋的結構遠比銅都城的泥草屋要複雜精巧,屋頂覆蓋著厚厚的茅草,牆壁則用細密的竹篾編織而成,通風而又防潮。
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都掛著成串的風乾魚和大小不一的漁網。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重的、混合了水草、魚腥和潮濕木頭的獨特氣味。
水道裡,不時有小一些的獨木舟與他們擦肩而過。
船上的孩子赤條條的,皮膚黝黑,像泥鰍一樣在水中嬉戲打鬨,水性極好。
女人們則大多坐在自家吊腳樓的門廊上,一邊修補著漁網,一邊好奇地打量著何維這些外來者,眼神中充滿了各種複雜的情緒。
這個部落,比何維想象中更繁榮,也更有秩序。
阿月拿出她的紙筆,快速地將眼前的景象,用素描的方式記錄下來。她畫下了吊腳樓的結構,畫下了獨木舟的形狀,還試圖畫下那些男人身上奇特的圖騰。
她的行為,立刻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他們對著阿月手中的紙和筆,指指點點,發出陣陣驚奇的議論聲。
獨木舟最終停靠在了部落最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個島嶼的碼頭上。
這個島,顯然是部落的政治和公共中心。
島上有一片用木板鋪就的、相對開闊的廣場,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比其他所有吊腳樓都要高大宏偉的建築。
這座建築的梁柱上,雕刻著魚和水鳥的圖騰,屋簷下懸掛著一排排巨大的、不知名魚類的頭骨,彰顯著主人的權威。
老首領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了這座“議事大廳”。
那個品嘗第一口鹽的男人,一直走在在何維身旁,熱情地用手勢比劃著捕魚的動作,何維便給他起了這個名字叫“漁獲”。
何維、阿月和漁,被那個名叫“漁獲”的年輕男人,引著跟了進去。
大廳內部,空間很大,光線有些昏暗。
正中央,燃燒著一個巨大的火塘,火塘上吊著一口巨大的陶釜,裡麵正熬煮著乳白色的魚湯。
老首領盤腿坐在火塘對麵的主位上,地上鋪著一張巨大的、不知名水獸的皮毛。
何維三人,則被安排坐在他的對麵,中間隔著跳動的篝火。
部落裡的十幾個頭麵人物,也分坐在兩側,氣氛莊嚴而肅穆。
何維知道,真正的談判,要開始了。
老首領先是讓一個女人,用木碗盛了三碗熱氣騰騰的魚湯,遞給何維他們。
何維沒有猶豫,接過來喝了一口,魚湯很鮮美,但沒有任何鹹味,喝起來覺得寡淡。
他這個動作,讓現場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老首領緩緩開口,他說著何維完全聽不懂的語言,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
幸運的是,“漁獲”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翻譯”。
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部落裡的所有人,然後做了一個在水中遊泳和捕魚的動作。
阿月立刻明白了,她小聲對何維說:“他好像是說,他們是‘魚部落’,是水裡的人。”
接著,老首領又指向何維,眼中充滿了疑問。
何維笑了笑,他站起身,用腳,重重地踩了踩堅實的地麵,然後又指了指遠方群山的方向。
漁看到這個動作,立刻領會了其中的含義:“他們是‘山部落’,是陸地上的人。”
老首領點了點頭,指向那包被他當成寶貝一樣放在身邊的精鹽,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臉上露出渴望的表情,又指向何維帶來的那些青銅匕首,做了一個切割東西的動作。
最後,他指著自己部落裡那些成堆的熏魚、精美的貝殼項鏈、以及女人們織的漁網,攤開雙手,示意何維挑選。
意思很明確:你們還有多少那種“鹽”和“青銅匕首”?我們願意用我們最好的東西來換。
何維看著對方那些在他眼中價值不高的“商品”,搖了搖頭。
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不緊不慢地,又從自己的行囊裡,拿出了三樣東西。
第一樣,是一小袋金黃飽滿的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