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的話,如同一顆投入湖中的巨石,在所有新舊族群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沒有永遠的貴族,也沒有永遠的賤民。
身份,隻取決於你能為這座城市帶來什麼。
這個理念,太過顛覆,也太過殘酷,卻又充滿了令人無法抗拒的、公平的誘惑。
對於老祭司風和她那些還沉浸在悲傷與麻木中的族人來說,這句話,是她們在黑暗中看到的第一縷光。
她們不再是等待憐憫的“戰利品”,而是擁有了通過自身努力,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而對於矛、堅這些“老人們”來說,這句話,則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他們引以為傲的“元老”身份,並非牢不可破。
如果他們不努力,隨時可能會被那些更渴望、更拚命的新人超越。
一場圍繞著“價值”和“身份”的無聲競賽,在銅都城內部,悄然進行。
城市的重塑,在何維的強力推動下,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進行著。
“新人營”裡,老祭司風,這位曾經的精神領袖,展現出了驚人的管理才能。
她將所有高山部落的族人,按照年齡和性彆,分成了不同的勞作小組。
孩子們,除了每天必須去阿月的學堂學習語言和文字,剩下的時間,就是去田野裡,撿拾石塊,或者跟在“織女司”女人的身後,學習如何撚線。
女人們,則承擔了大部分的後勤工作。
她們紡織、縫補、去森林采集、去河邊清洗……用一切可以付出的勞動,去換取那份能讓家人活下去的口糧和功勞股。
沒有人抱怨。
因為她們親眼看到,那些累倒、受傷的人,會被立刻送進覓的醫護營,得到草藥和乾淨繃帶的治療。
因為她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從阿月的學堂回來後,用小樹枝,在沙地上畫出那些他們看不懂,卻知道無比珍貴的漢字。
因為他們知道,當功勞股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他們就可以向“牆”的建設組申請,為自己的家人,建造一間真正能遮風擋雨的泥草屋,從而走出“新人營”,成為一個真正的“銅都城自由民”。
希望,是比任何鞭子都更有力的驅動力。
僅僅一個月,高山部落的人,就用他們驚人的韌性和勤勞,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那條通往東方的商道,在數百名勞動力的瘋狂堆砌下,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延伸。
城內,一座座新的泥草屋拔地而起,整個聚落的規模,擴大了近一倍。
而高山部落的女人們,帶來的“嫁妝”,也開始顯現出它們的價值。
她們帶來的那幾十頭瘦弱的牛羊,在禾根的精心照料下,開始繁衍。銅都城,第一次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畜牧業”,而不再僅僅是圈養著幾頭盤羊。
她們帶來的,還有獨特的鞣皮技術。
她們鞣製出的獸皮,比銅都城原有的更加柔軟、耐用,這讓磐石衛隊的皮甲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不同族群的技藝,在何維的強製整合下,開始了第一次的交流與融合。
何維將這套行之有效的“新人融入”模式,迅速地複製。
當另外兩支“搜尋者”小隊,陸續帶回了總數超過兩百人的、來自不同瀕危小部落的族人時,銅都城已經擁有了一套成熟的“消化”流程。
所有新人,無論來自哪裡,第一站,都是“新人營”。
在這裡,他們將接受阿月和老祭司風的“思想改造”,學習銅都城的語言、文字和律法。
然後,他們將作為最底層的勞動力,被投入到城市的各個基礎建設中去。
隻有通過勞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並且接受了銅都城的文化和規則,他們才有資格,走出新人營,根據自己的技能,被分配到農墾區、衛城,或是成為一個普通的自由民。
“人口”,這種最寶貴的資源,正在以一種工業化的流水線模式,被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銅都城發展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