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都城,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狂熱而有序的運轉狀態。
《基礎法典》和那場公開的審判,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切除了城市內部大部分的矛盾與混亂。
而那道“戰爭動員法”,則像一針最猛烈的興奮劑,注入了每個人的血液裡。
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沒有退路,他們正在與一個看不見的、騎在馬背上的敵人,進行一場關於時間的賽跑。
矛和堅,幾乎是把整個“磐石衛隊”往死裡練。
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操練,而是開始了大規模的實戰對抗。
漁獲和他手下的“水鬼”們,成為了磐石衛隊最好的陪練。
一個在陸地上堅如磐石,一個在水中滑如遊魚。
兩種截然不同的戰鬥風格,在訓練場上激烈地碰撞,爆發出驚人的火花。
磐石衛隊的士兵們,開始學會如何在穩固陣型的同時,應對那些更靈活、更刁鑽的攻擊。
而魚部落的戰士們,也從對方的盾牆和長矛陣中,學到了如何利用集體的力量,去對抗更強大的衝擊。
兩種文明的軍事思想,在汗水與嘶吼中,開始了最原始的融合。
另一邊,商從魚部落帶回了大量的物資和更多願意學習技藝的年輕人後,再次踏上了征途。
這一次,他的“搜尋者”小隊,目標更加明確——那些被記錄在地圖上的、生活在更偏遠、更貧瘠地區的弱小族群。
他的行囊裡,裝滿了足以讓任何一個缺鹽少食的部落,都無法拒絕的“誘餌”。
而銅都城的“工業心臟”——匠人區,則更是爐火衝天。
燧長老帶著他的工匠們,幾乎是住在熔爐邊上。一爐又一爐的青銅液,被源源不斷地鑄造成標準的矛頭、箭頭和盾牌包邊。
何維更是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武器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生產上。
他規定了長矛的標準長度——必須是成年男子身高的兩倍。
規定了塔盾的標準尺寸——必須能從肩膀覆蓋到膝蓋。
規定了箭頭的標準重量和形狀——必須擁有最佳的穿甲能力。
標準化,意味著可以大規模、高效率地生產,也意味著任何一件武器損壞後,都可以被迅速地替換。
這種超越時代的“流水線”生產理念,讓銅都城的武備產出,進入了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期。
短短一個月,三百名磐石衛隊的核心成員,就基本實現了全員“青銅化”裝備。
當三百麵巨大的塔盾,在廣場上組成一麵密不透風的、閃爍著青銅光澤的盾牆時,那種視覺衝擊力,讓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這一切,都隻是在為一場不知何時會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那片遙遠的、充滿了未知的東方平原,像一片巨大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他們最擔心的,是留在魚部落,負責建立情報預警網絡的漁,和她的風之刺客們。
她們,是銅都城伸向敵人咽喉的、最敏銳的觸角。
自從商第二次送去物資後,已經快兩個月,沒有任何關於她們的消息傳回來。
這天下午,了望塔上,那代表著最高等級警報的牛角號,毫無征兆地、淒厲地、瘋狂地響了起來。
“嗚——嗚——嗚——!”
那聲音,不再是發現同伴歸來的喜悅,而是充滿了急促和恐懼的警告!
整個銅都城,瞬間從有序的運轉中,被按下了暫停鍵。
訓練場上的矛,第一時間停下了操練,對著他的士兵們,發出了戰鬥的咆哮。
“敵襲!結陣!準備迎戰!”
三百名磐石衛隊的士兵,在短短十幾息之內,就組成了他們演練了無數遍的盾牆方陣,青銅長矛從盾牌的縫隙中,如刺蝟的尖刺般伸出,對準了城門的方向。
正在田間勞作的農夫,立刻丟下了手中的農具,帶著家人向城內奔跑。
“快!快進城!”
“關上城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