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龐大的開拓隊伍,帶著銅都城一半的精銳和物資,消失在地平線的儘頭。
銅都城顯得有些空曠和冷清。
廣場上的操練聲稀疏了,集市上的喧囂也減弱了幾分。
一種離彆後的失落感,在留守的族人心中悄然蔓延。
何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情緒。
在送走兩支隊伍的第二天清晨,何維沒有去巡視城防,也沒有去關心熔爐的產出。
他去到了阿月的識字學堂。
學堂裡,隻剩下十幾個年齡尚幼的孩子,和幾個新來的、還沒完全學會通用語的移民子弟。
阿月這位曾經最受尊敬的“女師”,此刻也顯得有些冷清和失落。
她最得意的學生們,都已經跟著矛的隊伍,去了草原上的都護府。
“阿月,”何維看著空蕩蕩的學堂,問道,“你覺得,這裡,還缺點什麼?”
阿月環顧四周,那是一間寬敞明亮的水泥磚房,有整齊的桌椅,牆上還掛著她親手繪製的地圖和新字表。
在她看來,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學堂了。
“不缺什麼了。”
何維搖了搖頭,他的眼中,閃爍著一種近乎於虔誠的光芒,“它缺一個與之匹配的名字,和一個能承載我們所有知識的靈魂。”
他蹲下身,撿起一根木炭,在學堂門前的空地上,畫下了一個巨大的、遠比他自己的議事石屋還要宏偉的建築草圖。
那不再是一間簡單的教室。
而是一個由主殿、側殿、回廊、庭院組成的龐大建築群。
“這裡,”他指著草圖的中心,一座兩層樓高的、帶有巨大窗戶的主殿,“將是我們的‘藏書閣’。
我們將用我們最好的木料,製作巨大的書架。
未來幾十年,我打算撰寫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的入門書籍。
這些書籍,都將珍藏在這裡。”
他又指向兩側對稱的側殿。
“這是‘格物殿’和‘致知堂’。一側,用來進行各種實驗——植物的嫁接、礦石的分析、杠杆和滑輪的原理演示。另一側,則作為更高階的學堂,用來培養我們未來的工程師、醫師、農學家和管理者。”
他最後,用一條優美的回廊,將所有的建築連接起來,中間留下了一片開闊的庭院。
“這裡是思想辯論和學術交流的地方。中間要有一座水池,池邊要種上我們能找到的、最美麗的花草。”
一個集圖書館、實驗室、高級學府和學術交流中心於一體的規劃圖,清晰地出現在了阿月的眼前。
阿月被這個宏大規劃徹底震撼了。
她看著那草圖,張大了嘴巴,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你之前教孩子們的,隻是‘識字’。”何維看著她,語氣莊重,“而從今天起,你們要做的,是‘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