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離彆,沒有再像上一次那樣,引來全城的圍觀和送彆。
銅都城,這台已經學會了自我運轉的機器,在它既定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執政官何山,正忙於戰後的撫恤和新一輪的軍製改革。
他吸取了失敗的教訓,開始注重後勤和情報體係的建設,變得比過去更加穩重和成熟。
學政何月,則帶領著她的學者們,對那場戰爭進行了詳細的複盤,開始從經濟、文化和製度的層麵,去分析戰爭的成本與收益,為聯盟未來的戰略決策,提供著理性的數據支持。
他們,都已經成長為了能獨當一麵的、合格的領導者。
他們,不再需要那個如神明般的父親,時刻守護在他們身邊了。
何維的離去,平靜而又充滿了溫情。
在一個普通的清晨,他和往常一樣,與阿雅,與已經長成了健壯青年的何川、何石,以及抱著孫子前來送彆的何山、岩溪,在庭院裡共享了一頓最尋常的早餐。
沒有囑托,沒有不舍。
所有的情感,都已融入了這數十年朝夕相處的、平淡的日常之中。
早餐後,他換上了一身由餘濤特意送來的、用最堅韌的防水魚皮和竹纖維混合製成的、適合航行的勁裝。
他的行囊很簡單,隻有幾卷空白的麻紙,一盒最耐用的墨塊,和他那支陪伴了他近兩個世紀的、黑色的骨笛。
阿雅,親手為他係上了最後一個紐扣,踮起腳尖,在他的額頭上,印下了一個溫柔的吻。
何山和何月,帶著他們的弟弟們,對著父親,行了一個最莊重的、屬於公民的撫胸禮。
“父親,保重。”
何維笑著,揉了揉他們每一個人的頭。
然後,他轉身,沒有再回頭,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這座他生活了近百年的庭院。
……
一個月後,漁港城。
這座聯盟最繁華的貿易港口,正停泊著一支嶄新的內河船隊。
那是整整十艘經過了數次改良的“河巡者”級長船。
它們的船底更平,吃水更淺,以適應複雜多變的內河航道。
船身中央的桅杆和硬帆,則能讓它們在寬闊的河麵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風力,節省人力。
船艙裡,裝滿了足以支撐兩百人半年的生活物資。
船上是兩百名經過了最嚴苛選拔的、銅都聯盟為了這次探索而專門組建的新人。
他們不再是何維熟悉的第一代或第二代成員。
他們是銅都文明培養出的第三代。
他們的領隊是一位從學宮中畢業,又在磐石衛隊服役了十年,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當選為公民的年輕將領,名叫“張武”。
他們的學者團隊,是一群充滿了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畢業生。
當何維,獨自一人,乘坐著一艘小小的獨木舟,出現在這支整裝待發的龐大艦隊麵前時。
所有的船員,自發地站到了甲板之上,對著那個孤身前來的身影,行了一個莊重的注目禮。
張武,親自駕駛著旗艦,來到何維的麵前,從船上放下了一張柔軟的繩梯。
“老師,”他的聲音,年輕而又充滿了力量,“‘遠望一號’船隊,全員集結完畢。請您登船。”
何維笑著,登上了旗艦。
他看著甲板上,那些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的年輕臉龐。
“我的孩子們,”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艦隊中每一個人的耳中,如同吹響新時代的號角,“舊的世界,是我們強大的港灣,新的世界,就在這條河的儘頭。”
“或許,那裡充滿了暗流、險灘和我們從未見過的敵人。或許,我們中的很多人,將永遠也無法再回到故鄉。”
“但是,”他的眼中,燃燒起了光芒,“我們將成為第一批,看到這條母親河入海口的人。我們將為我們的文明,帶回一個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出海口!”
“你們,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五百個年輕的聲音,彙成一股衝天的聲浪,在河道之間回蕩。
何維很滿意。
他轉過身,對著身旁的張武,下達命令。
“起航。”
“嗚——!”
悠遠而又雄渾的號角聲,在漁港城的上空,吹響。
十艘巨大的長船,升起了畫著“齒輪與麥穗”徽記的巨大風帆。
在所有人的歡呼和注視下,緩緩駛離了港口,調整方向,向著那片充滿了未知與希望的出海口,乘風破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