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都護府的牧民和漁港城的漁民移民到上海港,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
何維也開始在碼頭上擴建大型貨倉和集貿市場,同時對外來的移民給予各種便利和小額補貼。
他建立了移民司,為遠道而來的移民提供免費的臨時住所與三個月的基本口糧,解決移民的燃眉之急。
他要求移民司對所有的移民都一視同仁,保證所有移民都能在港口建設中找到工作,憑勞動換取銅都幣。
消息順著繁忙的航道傳開,“去東方尋找新生”的歌謠開始在草原和漁村流傳。
無數人拖家帶口,向著這座希望之城彙集而來。
上海港的人口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很快便突破了七千人的大關,成為了聯盟內部最年輕,也最具活力的城市。
繁榮的景象之下,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在何維麵前。
這天傍晚,負責工程項目同時也兼管倉庫和物資的林沐,抱著一疊寫滿了數字的竹漿紙,衝進了何維的議事廳。
她的臉上,滿是工程師麵對失控數據時的焦慮。
“老師,我們沒錢了。”
林沐的聲音帶著一絲急促,她將幾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竹漿紙鋪在何維麵前的桌上。
“銅都城上次運來的一萬枚銅都幣,現在隻剩下不到三百枚了。我們最多還能支撐一個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何維的目光落在那堆密密麻麻的賬本上。
上麵用清晰的漢字和阿拉伯數字,記錄著上海港這兩個月來的每一筆收支。
迄今為止,上海港的收入欄,隻有一項:內河航線船隊的貿易稅。
隨著船隻往來越發頻繁,這一項的數字在穩步增長。
但支出欄,卻是一長串觸目驚心的列表。
乾船塢建造的木材銅錠需要從銅都城購買,還有從彭頭山城購買的大量稻米,新建倉庫的木料和工錢,擴建集貿市場的人力成本,新移民三個月的糧食補貼、工匠們的薪水……
每一項都是一個巨大的吞金獸。
貿易稅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城市擴張的速度。
林沐指著紙上的數據,語速飛快,“我們的貿易稅,連支付碼頭工人和工程隊薪水的三分之一都不夠。更彆說每天都要消耗掉的大量移民口糧。”
何維沉默了。
他一手締造了這座城市的繁榮,但這繁榮的背後,是巨額的投入。
他把上海港當作一個大航海的引擎來打造,不斷地從彆的城市為它調撥燃料,希望它能儘快爆發出足夠強大的動力。
當然,他可以憑借自己超然的地位,繼續從銅都城、漁港城、都護府、彭頭山城無償地調動上海港所需要的一切資源。
然而,這樣必然造成其他城市的持續失血,影響其他城市的發展。
何維一手搭建的銅都聯盟,其架構是各城市平等貿易,共同發展。
如果上海港隻是一味的向其他城市吸血,它的內生動力必然會被抑製。
現在,考驗何維,也是考驗上海港的時候到了。
何維將目光看向上海港的大管家林沐,問道:“你覺得該怎麼辦?”
“老師,我們應該停止上海港的大型項目,削減移民補貼,”林沐從工程師的角度提出了最直接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控製成本,讓收支恢複平衡。”
何維搖了搖頭。
他指著窗外熱火朝天的碼頭,那裡新來的移民正排著隊,從移民司領取他們的第一份口糧和工作安排。
他們的臉上帶著對未來的希望。
“林沐,你看他們。”何維的聲音很平靜,“如果現在停止建設,他們就會失業。如果取消補貼,他們就會挨餓。既然我們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希望,就不能親手把它澆滅。”
“可是老師,我們沒有錢了。”林沐的聲音裡透著理性的無奈,“這是事實。或者,我們對所有人征稅,按人頭征收所得稅,這樣不管是工匠工人,還是農夫漁夫,都會成為我們穩定的稅源,扭轉我們的財務困境。”
“人頭稅!我絕對不會允許那種東西出現在上海港。”何維的手指,重重地點在了上海港三個字上,“我會為上海港找到更大更穩定的財源。”
喜歡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請大家收藏:()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