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號的甲板,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
在告彆了陸地最初的興奮與不舍後,三百多名開拓者的生活,在木青總督有條不紊的安排下,進入了一種枯燥而又充滿紀律感的航海節奏。
清晨,在海鷗的第一聲鳴叫中,男人們被劃分成不同的作業小組,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負責操控船帆,調整航向,他們的口號聲和繩索的摩擦聲,是這艘船的心跳。
年輕一些的開拓者們,則組成了捕魚隊。
他們將何維改良過的新式拖網沉入海中,每一次起網,都能帶來一陣混雜著驚喜或失望的喧囂。
有時候是滿網活蹦亂跳的銀色海魚,有時候卻隻撈上來幾隻毫無用處的水母和一堆黏糊糊的海草。
而在船艙的最底層,那片被何維寄予厚望的“黑暗農場”裡,則是一片絕對的安靜。
李虎和他那群“開拓二代”的夥伴們,承擔起了這份需要極致耐心和細致的工作。
他們舉著防風油燈,小心翼翼地檢查著菌床上每一絲細微的變化,記錄著溫度和濕度,如同守護著某種神聖的火種。
女人們則承擔了後勤的重任。
她們清洗、分割著捕撈上來的漁獲,將魚肉用海鹽醃製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她們也在木青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辨認和處理一些簡單的外傷和疾病。
整個開拓團,就像一個被精密計算過的、高效運轉的係統。
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而在這套係統的最高處,有兩個人,維持著一種微妙的、靜默的平衡。
船長兼領航員何維,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船首那高高的了望平台上。
那裡視野最開闊,也最孤獨。
他像一尊被海風雕刻出的石像,手持著一根作為望管的空心竹筒,日夜不停地觀察著天象、海流和遠方的雲層。
他要在這片危機四伏的大海上,為這艘承載了太多希望的船,找到那條唯一正確的航路。
總督木青,則成了這艘船的“大管家”。
她不再有時間去沉湎於個人的情傷,因為三百多人的吃喝拉撒、健康與矛盾,都需要她去處理。
她展現出了驚人的領導力和組織能力,將所有事務都安排得井井有條,贏得了所有開拓者發自內心的尊敬與信賴。
那個曾經因為愛情而心如死灰的木青,在踏上這片屬於她的“領地”後,仿佛一夜之間獲得了新生。
她情緒高昂,精力充沛,每天穿梭於甲板與船艙之間,臉上重新綻放出自信而又迷人的光彩。
她與何維之間,保持著一種禮貌性的距離。
在工作上,她會通過李虎,向何維彙報開拓團的日常狀況,詢問航行的進度,但她從不單獨去找他。
但在這份刻意的疏遠之下,卻隱藏著一份隻有她自己知道的甜蜜幸福。
每當黃昏,何維獨自一人,佇立船頭,看著落日沉入海平麵。
木青總會悄悄地,躲在主桅杆的陰影後,或者船舷的角落裡,癡癡地望著那個男人堅毅的、被夕陽鍍上了一層金邊的背影。
她看著他那被海風吹拂得微微揚起的黑發,看著他那似乎能將天地都容納進去的寬闊肩膀,心中便會泛起一陣難以言喻的安寧與滿足。
有時候,她甚至會產生一個卑微而又幸福的幻想——如果這條船,能像現在這樣,永遠不要靠岸,該有多好。
……
枯燥的航行,終究還是會磨損人的意誌。
航行的第三天,船隊依舊行駛在一望無際的、景色沒有任何變化的蔚藍大海上。
一種源於單調的煩躁,開始在人群中悄然滋生。
孩子們不再追逐嬉戲,顯得無精打采。
大人們在完成工作後,也隻是沉默地坐著,望著那片永恒不變的海平麵,眼神空洞。
就連李虎那群最富有活力的年輕人,臉上的興奮也漸漸被一種無聊所取代。
何維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情緒的變化。
他知道,對於長期航行的船隊而言,心理上的疲憊,有時候比身體上的勞累更致命。
必須想辦法,為這艘船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那天傍晚,他路過甲板一角,一陣如同天籟般的、清脆悅耳的歌聲,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首漁港城流傳甚廣的古老漁歌,曲調簡單,歌詞質樸。
但唱歌的女孩,卻擁有一副被神明親吻過的嗓子。
她的聲音清澈、空靈,不帶任何技巧,卻仿佛能穿透海麵的波濤,直達人的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