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洋城的十七名探險者而言,長途遷徙並非陌生的挑戰。
他們曾橫穿婆羅洲這片危機四伏的雨林,豐富的經驗和精良的裝備,足以讓他們應對大多數突發狀況。
但這一次,情況截然不同。
這是一支龐的大隊伍。
其中超過七百人,是剛剛走出洞穴、對外界幾乎一無所知的尼亞部落土著。
他們就像一群從黑暗洞穴中被帶到陽光下的孩童,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同樣充滿了恐懼。
如何帶領這支混編的、能力參差不齊的隊伍,安全穿越數百公裡的原始雨林,成為了何維建立新秩序後的第一個考驗。
遷徙的第三天清晨,問題便接踵而至。
一支由尼亞獵人和兩名曙光隊員組成的斥候小隊,在前方探路時,遭遇了一頭落單的蘇門答臘犀。
這頭脾氣暴躁的蘇門答臘犀,體重超過一噸,皮膚如同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鎧甲。
按照尼亞人以往的經驗,麵對這種巨獸,唯一的選擇就是躲避和逃跑。他們的石矛和骨箭,根本無法對它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然而,這一次,他們身邊站著兩名裝備著雨林手弩的探險隊員。
這兩名探險隊員反應極快,幾乎在發現蘇門答臘犀的同時便完成了上弦和瞄準。
“嗖嗖”兩聲。
兩支鋒利的青銅弩箭,精準地射向了蘇門答臘犀的脖頸和眼窩薄弱部位。
狂怒的蘇門答臘犀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咆哮,轟隆隆地朝著他們衝來。
尼亞獵人們嚇得魂飛魄散,轉身想逃跑。
“不準退!結陣!”
探險隊員發出了嚴厲的喝止。
他們沉著地丟棄了手弩,拔出腰間的青銅短刀。
強行驅使尼亞獵人組成了一個簡易的防禦陣型。
這就是何維頒布的“曙光三大鐵律”中的第一條——永不獨行。
它在戰鬥中的延伸意義,便是永不拋棄同伴。
那頭蘇門答臘犀已經衝到了近前。
劇痛和失明讓它的衝鋒軌跡發生了偏斜,與隊伍擦身而過,重重地撞在了一棵巨大的娑羅鐵樹上。
“轟!”
整棵巨樹都在劇烈搖晃。
探險隊員沒有任何猶豫,抓住這個機會,如同兩道離弦的箭,從側翼撲了上去。
他們手中的青銅短刀,劃出兩道寒光,切入了蘇門答臘犀的後腿筋腱!
“噗嗤!”
鮮血狂飆。
蘇門答臘犀發出一聲痛苦的哀鳴,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
一名隊員嫻熟地將青銅短刀插入蘇門答臘犀的心臟,結果了它的性命。
戰鬥,在短短十幾秒內便宣告結束。
那些尼亞獵人看著那兩名從容地從蘇門答臘犀上拔出弩箭、擦拭著刀上血跡的曙光隊員,眼神中滿是崇拜與敬佩。
原來戰鬥還可以這樣打?
原來團隊協作的力量,可以輕易獵殺如此可怕的龐然巨獸?
當何維聞訊趕來時,隻看到那頭倒在血泊中的巨獸,還有那些仍然處於極度震驚中的尼亞獵人。
何維當著所有人的麵,大聲嗬斥了那幾名試圖逃跑的尼亞獵人,但並未處罰他們。
此外,何維大聲讚揚了那兩名力挽狂瀾的探險隊員,並將蘇門答犀那根珍貴的犀角,獎勵給他們,作為勇氣的勳章。
一罰一賞,清晰地向所有尼亞人傳達了一個信息:
在這個新的集體裡,懦弱會被鄙視,英勇將贏得榮耀。
這場意外的遭遇戰,如同一場生動的現場教學。
其效果,比講一百句道理都要好。
從這天起,何維敏銳地發現,尼亞人看待探險隊員的眼神,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先那種對神使的敬畏,開始變成對強者的尊敬,以及想要學習的渴望。
何維抓住了這個契機,他將整支遷徙隊伍,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行走的課堂”。
李虎的治安隊,不再是單純的維穩力量。
在何維的提醒下,李虎每天清晨都會組織探險隊員進行隊列和格鬥訓練。
探險隊員們整齊劃一的動作、簡潔高效的刺殺技巧,讓那些隻會一窩蜂亂衝的尼亞獵人們看得目瞪口呆。
很快就有膽大的尼亞年輕人,開始笨拙地模仿他們的動作。
李虎對此樂見其成,甚至會主動上前,糾正他們的姿勢,教他們如何用最小的力氣,造成最大的傷害。
另一邊,木青的後勤隊,更是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博物學院”。